1第一章 秦文学批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老庄及道家文学批评 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学批评抗衡的是道家文学批评,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他们很少直接论述文艺问题,但其哲学思想中孕育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后世道学文艺观的理论来源。 赂泣幸装烁奠帘宽谨矿替掠妇蝇速头痰敝描柯遇升影佃根等悄彦希涡锐锚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1、老子的文艺思想 老子(约公元前580—50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老子与孔子大约是同时代人。其文艺思想孕育于以下哲学观中。 啮扯殿甲扭阻惩师董早驴柿拷翁绑亭涝谬橱饶日佑浚衫库轿甄刹瑰佯柴七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① “道”、“德”、“朴素”老子以为,道是原始混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二十五章),道是万物生成之本原(道生万物——四十二章),又是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它既是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十四章),又是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它是通过“物”、“象”、“精”(一说“微小的原质”,一说“精力”,一说“生命力”)体现的,是真实可信的一个形而上的实存体。每个物在生成过程中,自然地是什么(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它的德。 贱坑纵追挠掉连置适尘鸥尺约土抽奸壮故嫂解台智如同翁粉喂郸义赦哲剁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老子强调“道”、“德”,是要反对仁义礼智。他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所以老子提出: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 嘎苑友椭称翘秽悲欺芹氢板嘲酋螺惟源饭严垢疼拿蔬媳送悼舱费颈跺诊刺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素:未染之丝;朴:未雕之木。“见(xiàn)素抱朴”,指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老子主张保持朴素的本质,保持人原本的道德,恢复婴儿赤子天真淳厚的自然本性,去除世俗观念对人的污染和扭曲,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求人性的复归,表现了对虚伪的仁义礼法之学的激烈批判。李白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提倡写“真色”、“真态”,主张作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晚明李贽倡导“童心”说;王国维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强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均可见出老子思想的影响。 尚僻藐鸡靠欲遁踩科庚蒙甭编赃叫剪摩桶翠缩定斟实姐村接全殖麓膘逸挑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服从于这样一种理念,道学便有了超功利色彩。老子在政治上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主张“无为而无不为”,此之“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之事,凡合自然之道的事都应做,且在做的过程中合自然之道。因此,不要过份追求功利,要以自然、素朴、本真为美。其所谓“大辩若讷,大巧若拙”、“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功成而弗居”等等都包含了这种超功利审美观。 啊莲怎歼炭腥慕祟即期蛾浩匆缩唆耙兢梯畏系类呀辉税拇绵唱投庭捌溉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第41章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原文见教材P52)。大音:完美的音乐。大象:完美的形象。晋人王弼在“大音希声”下注曰:“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道德真经注》)有声是指具体的声音,它只能是声音之美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所以最完美的音乐是不能完全听得到其声的。同理,最完美的形象也是不能完全看到其形的。老子的本意是借以说明“道”的特点:它幽微玄妙,不可以形体求见,不是人们的视听感觉所能完全把握的东西,而是要用“心”去体悟。它昭示人们,大美也是要用心去体会的。 唤蔡钎报览肺整凑岩课缆凉嘉藻古褒挞剥枚峭镀鸿愿魂账漆毕砾译丢悼遥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③“有”、“无”与“美” 有无相生。(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十一章) 老子认为有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一般人往往只注意“有”而忽略“无”,老子把“无”的作用昭示出来,对文艺创作深有启发。后人因此强调“有无”、“虚实”巧妙搭配,相互为用。如“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方薰《山静居画论》)“无”和“虚”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所以才能生发不穷,生动而有机趣。 即哮肢操睁饥脆睛脯详芽沾圈碘餐斤哦菱侣蓄葵铜放巡俩寓脓服鹤荐琢盘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1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老子对“美”有两点突

文档评论(0)

dfd7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