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的是故乡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不忘的是故乡情   正当人们以为他会继续留在大城市赚大钱享清福的时候,他却怀揣全部积蓄告别繁华的北京,重返魂牵梦萦的家乡。8年间,将1600多万元投进了山沟沟。他做这些究竟为啥?图名?他在商界也有几分名气。图利?他早就很有钱了。当偏僻落后的穷山村变成远近闻名富裕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才真正理解了他。   他就是军队复员干部蒋乙嘉,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蒋乙嘉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追梦现代农业,正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返乡之旅改变人生轨迹   1959年出生的蒋乙嘉,在兄妹8人中排行老六,困难的家庭条件让他只能捡哥哥姐姐们轮流穿过几次的衣服,其破烂程度可想而知。19岁就参军的蒋乙嘉当时对家乡的印象就是吃不到一顿饱饭,没有一件能保暖的衣服。蒋乙嘉在部队入党、提干,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1997年,蒋乙嘉选择复员,回到地方搏击商海。从沈阳到北京,从吉林到内蒙古;起早贪黑,摸爬滚打;走南闯北,吃苦受罪;十年历练,百般波折,靠诚实守信,真诚热情和军人的坚定意志、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劈波斩浪。凭着军人特有的作风和拼劲,蒋乙嘉闯出一片天地,成了拥有千万身价的企业家,在北京安了家。   身处繁华都市,蒋乙嘉心头却有不少牵挂:乡亲们日子过得咋样了?2006年7月,他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但是家乡的模样却让蒋乙嘉彻底寒了心,500多户的村子,1700多人,外出打工的占了一多半,撂荒多年的土地长满了蒿草,像蓬头垢面的沧桑老人,令人心酸。山上没有植被,没有果木;地上没有机械,没有水塘;乡亲们家里除了来客人炒点花生米,见点儿肉,平时饭碗里很少见大米白面鱼肉蛋。蒋乙嘉越想越不是滋味,他心如刀搅,步如灌铅。   经过百般思索,蒋乙嘉决定重回家乡,用打拼的积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你疯啦?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山沟里活受罪?”妻子得知丈夫的决定后坚决不答应。等妻子安静下来后,蒋乙嘉一字一顿地说:“作为一名党员、部队培养出来的干部,我不能只顾小家庭啊!再说啦,他们是我的父老乡亲,对我有养育之恩,我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脱贫!”就这样,蒋乙嘉带着亲人的不理解,带着辛苦打拼的积蓄回到拱市村。   山水间留下创业足迹   拱市村四面环山,人多地少,信息闭塞。蒋乙嘉拿出改变拱市村面貌的具体规划,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形成了“三年打基础,四年强产业,五年建新村”的扶贫总目标。大政方针有了,从哪里干起?蒋乙嘉认为,要致富先修路,农村贫穷,穷就穷在基础设施条件薄弱上;只有道路畅通才能四通八达,把农副产品运出去,把致富物资运进来,村里村外货畅其流,才能财源广进。   2008年初乍暖还寒,蒋乙嘉到成都拉钢材。回来时车开到村口就进不去了,租来的货车瘫在路上,前一年打下的路基也前功尽弃了。货车的后桥断了,没办法只好再雇一辆小车运送。没想到,小车也翻了。蒋乙嘉雇了一些劳动力,加上一些村民们主动参与,人拉肩扛,两吨钢材两公里的路,到凌晨才全部运到工地。夜以继日的劳碌,蒋乙嘉心脏病发作了。第二天,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浑身虚弱,无法起来。后来,村民听说了来看望他。人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蒋书记,你可要保重身体啊,你快好起来,你可不能死啊,你要活到200岁,到那时候,我们子孙都过上好日子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蒋乙嘉走在前面,村民都愿意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但蒋乙嘉考虑到村民的生活现状,还是决定给参与公路建设的村民发工资。那天,他站在山坡上一脸严肃地说: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富裕,既然为村里出了力,还是应该得到报酬。   出行的方便,为乡亲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走出去,看到了未来更美好的希望。蓬溪县政府不但高度评价蒋乙嘉的善举,而且给蒋乙嘉每公里14万元的修路补助费。拿着这笔钱,蒋乙嘉和村干部们说,乡亲们到山上种地又挑地瓜又背苞米,走起来很吃力,用这笔钱修一条水泥石梯是当务之急。   就这样,蒋乙嘉现场指挥,现场劳动,带领村民人拉肩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从2010年开始,坚持长达3年时间修通了21公里长的生产便道和水渠;2012年蒋乙嘉又出资300多万元,加上政府的补助,带领村民开山破土修建了一条12公里长的环山公路,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拱市村山顶。如今,农耕机械可以进出每一块田地、每一片果园,农业机械化在川东丘陵地区展现着卓越的优势。   拱市村发展受阻,缺水也是一大问题。2008年冬天,蒋乙嘉请水利专家到村里,山上山下,现场勘察。一个冬季下来,他几乎没吃一顿热饭,没睡上一个安稳觉。这一年,蒋乙嘉独自出资60万元,为村民新建3口堰塘,扩建1口堰塘,打井27眼,全村缺水问题得到缓解。通水那天,山村沸腾了。九旬高龄的李清柏老人颤巍巍地舀起一碗清水,双手敬给蒋乙嘉,然后跪呼:“感谢共产党!感谢部队培养的好干部!”   2013年初,蒋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