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江城子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有三件事是和高密有关的。一是为高密人王述请求荫子。苏轼上书皇帝,认为“忠孝,臣子之大节;踰滥,武夫之小过。舍小录大,先王之政也”,于是皇帝为他的儿子王璋封官。二是伐高密之树修建超然台。《超然台记》中有“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等句,是为证明。三是与高密人乔叙的知己之交。乔叙,字禹功,太常博士,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曾任濮州雷泽知县,后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知施州,后知泸州。罢官后居密州胶西,即高密。 他在密州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诗歌127首,词18首,文64篇,共计209篇。 长江东流,浪洗尽,无数英雄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瑜赤壁。大石高耸,波涛击岸,掀起浪千叠,江山美丽,一时多少豪杰。问题探讨1.题目是“赤壁怀古”,根据题目,文章改成这样是不是更切合题意?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苏轼为什赞美山水,怀念古人? “知识分子为实现理想而生活,他们可以不在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不在乎物质生活的困乏,但无法忍受被现实社会排斥、废弃的命运。知识分子怀着一片对国家和生民奉献的热情,具有不可压制的观察与批评精神,一旦遭逢政治势力的压抑和阻截,无异彻底冲毁了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道”,这种摧残生命意义的打击,使士君子者人生庄严的使命感完全丧失,残存这个苍白的生命不能不落入自我迷失的彷徨,而造成无何奈何的忧戚。”——李一冰(台湾)《苏东坡传》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元丰四年(1081)中秋之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念奴娇 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中抒怀于历史之内3.为何慨叹“人生如梦”?21岁,随父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同科及第,名噪京师。25岁,同父、弟再至汴京,授他河南主簿,不赴。26岁,参与制科考试,获三等,授大理评事,签判凤翔府,从此踏上仕途。29岁,风翔三年还京,判登闻鼓院(掌管收受官民投递的奏章表疏),授直史馆。30,夫人王弗去世,年仅27岁,遭丧妻之痛。31岁,父亲苏洵病逝,享年58岁,遭丧父之苦。因父苏洵病故,回乡守丧。34岁再到汴京,判官告院(掌文武官员、将校告身及及封赠)36岁,出任杭州通判(王安石变法)40岁,知密州、41改任徐州44岁改任湖州知州.7月被捕,8月押解至京,12月出狱结案,历时四个月零十二天(132天)45岁,贬谪黄州4.为何“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前赤壁赋》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到距离黄州三十里的沙湖去看田地,归家路上作《定风波》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轼。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虽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