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概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 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坝上的雪有时候下得很认真,有时候又猛烈得忘忽所以。积雪很深,能(没/漫)了行人的膝盖。雪花由无数冰晶构成,什么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就是什么颜色的反射光。结满雾淞的树林,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变幻/变换)出五彩纷呈的景致。晨间,阳光映照在落叶松上,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让树林披上一层绛红。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色温也跟着变化,树梢的颜色也渐渐变成淡黄,最后(呈现/显示)出晶莹剔透的雪白。傍晚,直至天际最后一缕暮光消失。光线让人们享受着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如同置身童话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冬日的荒原都是一片肃杀景象??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映照??视觉盛宴???B.?? 晶莹剔透????C.雾凇??忘忽所以????D.置身??肃杀景象?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漫??变幻????显示????B.没??变幻????呈现????C.没??变换????显示????D.漫??变换????呈现?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B.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C.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D.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阅读时只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这其实近于买椟还珠。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 .. 校的声誉。 D.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后,小莉听到自己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前不久,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然后就逃之夭夭。 B.作为父母,他们逐渐认识到,做游戏时总让孩子取得胜利,其实对他的成长不利。 C.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的问题,红学家有着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 . 般采用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现象,一个事物,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 .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