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制 黄杏元 马劲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使 用 说 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黄杏元、马劲松、汤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而制作的。 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设计,并辅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 在前面各章教学基础上总结,要求教师通过1~2个应用模型融入前述各章所介绍的内容、方法和相关的操作,使学生了解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第六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包含基本概念和应用范例,为必修内容。其余各节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选择作为课堂讨论、上机实习或课程论文的内容。 教案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修改。 教案由黄杏元、马劲松等设计制作。在编制过程中,还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副编审的鼓励与支持。在电子教案出版之际,谨对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联络信箱: huangxy@nju.edu.cn majs@nju.edu.cn 教学大纲简介 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与参考书目 课程特点与要求 课程特点 GIS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 因此,学生要学好GIS,首先必须要做好“GIS” (Gentlemanlike, Intelligence, Smile。即博大(共建共享)、智能(开发创新)、微笑(微笑服务) )。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重视技能训练,重点掌握ArcInfo等基础GIS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GIS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 因此,要经常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GIS学科的发展趋势,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了解其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为从事GIS的地理学应用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间数据的语义学基础、GIS的科学定义、空间关系和空间对象的表达、空间数据结构和类型、空间分析原理和地学模型方法等;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应用MapInfo或ArcInfo软件从事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与管理、处理、分析和图形创造的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应用GIS技术开展地学研究的能力,包括地学应用模型的构建,应用型GIS的设计,主要GIS软件系统的使用和评价等。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容分八章,由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两大教学环节组成 ,总学时为8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堂教学(52学时) 上机实习(28学时) 课堂教学(52学时) 第1章 导论 (2学时)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透视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6学时) §2.1 地理空间及其表达 §2.2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 §2.3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2.4 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 第3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 (6学时) §3.1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3.2 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 §3.3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 §3.4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综合 §3.5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3.6 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 第4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8学时) §4.1 空间数据库概述 §4.2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传统的数据模型 §4.3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语义数据模型和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4.4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设计 §4.5 GIS空间时态数据库 第5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10学时) §5.1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5.2 空间叠合分析 §5.3 空间缓冲区分析 §5.4 空间网络分析 §5.5 空间统计分析 §5.6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 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8学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