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质及其演化 参考文献 *钱穆:“再论中国社会演变”(《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 *秦晖:“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杨念群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费孝通:“三论双轨政治”、“基层行政的僵化”(《乡土重建》,《费孝通文集》第四卷,群言出版社,1999) *孙立平:“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该文第一大节)/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1441 *黄宗智:“中国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 /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964 罗志田:“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思想权势与社会权势的转移及其互动关系(《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费孝通:“差序格局” /xiangtuzhongguo1-6.htm 李沛良:“论中国式社会学研究的关联概念与命题”(《东亚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 /gy6.htm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 /book/list_view.php?bkid=627 孔飞力:《叫魂》,上海三联书店,1999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第一节 封建社会 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便捷地以“封建社会”的模式解释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以“封建”指称我们文化传统的基本性质,也常常不假思索地使用“封建专制”、“封建大一统”这样自相矛盾的语词。 中国的“封建”制度盛于周代,至秦帝国建立时“封建”即已废除,而改行中央集权的“郡县”。西方历史上的feudalism并非中国的封建。西方的封建主义,参看黄春高文章;中国的封建,参看钱穆。 两者的共同点是贵族与平民之分,但这并非封建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封建社会 中西的根本不同之点是在于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具体表现: 首先,西方封建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是由统一罗马帝国崩溃而起,各自寻求保护者而成;中国封建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向外扩展,西周武王和周公东征消灭殷王室的统治权后分封各地。一是防止殷朝的反动,一是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 其次,西方是庄园主或土豪,经济上的;而中国是地方的政治领袖。 再次,西方自封建社会解体而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与在社会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密切配合,很快步入一个工业化和列国争强的时代;也就是说,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期很短,甚至可以说是紧密衔接的。而中国则不然,自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解体,秦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以来,却经过了漫长的、独立的发展和演变,直到被西方列强敲开国门,才不得不蹒跚地走上现代化之路。而对这两者之间的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我们实际上很难说它仅仅是一个过渡期的社会,或者笼统地以舶来的“封建社会”称呼它,这样未免太受西方文化类型的影响,单纯从西方社会的划分来观察中国社会。若从中国自己的历史特点观察,这漫长的两千多年实际上是自成一个体系,自成一个社会,自有其进退和动力,所谓“长期停滞”和超稳定,所谓“不见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说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观点”。 第一节 封建社会 到底如何来认识传统中国社会?1932~1933年期间,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的问题主要有三:①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是否经历过这样的阶段?②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没落的过程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否与人类(西方)一般的历史发展规律基本相同,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封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关于广义,陶希圣等新生命派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封建制度崩溃而封建势力尚存的社会。批判租佃制神话。因为秦汉以后的社会被称为封建社会,是基于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观。从经济关系入手将租佃制确定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结构,认为围绕租佃关系而形成的经济制度,是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核心。但单纯将经济关系,特别是以土地所有制问题作为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入口,忽视了实际上属于公法而非私法范畴的封建所有权特性。封建社会中围绕土地而展开的阶级关系,主要是一种超经济的剥削。这种认识不是机械地依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建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将政治和法律关系理解为一定经济关系的反映,而是从整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出发,将经济、政治和法律关系统合起来加以观察和分析。秦晖对关中的研究。关中无地主,无租佃,有封建。关中不是以财产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阶级概念,而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等级概念。有产者与无产者对立模糊,而有权者与无权者的对立突出。社会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等级:即与君主一起进行统治的士人官员阶层和接受统治的农工商阶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