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卷二之下
江右山人徐善继述 同着
此一卷专论龙有驻跸、行止及分劈、余气、背面之所当辨,乃堪舆中奥旨,故着其要以决疑云。
论龙驻跸
驻跸山者,乃行龙暂止,如王者之驻跸也。亦谓之住脚星辰。盖此处分龙虽多,而正龙特起高大之山,暂尔停息,犹去未住。其分龙则以此山为太祖耳,故有大驻跸、小驻跸。大者延袤数百里,跨州连郡。其数百源小水于此分派,数百枝分龙于此发轫。小者亦冠一州一郡一府,或数十里。又小者冠一邑一乡,不过数里,亦必有数十源水、数十枝龙从此去也。然皆巍峨高大,群峰攒聚,万岭嵸巃。又为分龙之太祖。其大小虽有不同,不可认为少祖山也。以其大龙尚去未住,故曰驻跸。以其自此分出众龙,故曰太祖。如王者尊居帝位,而百僚咸集,万姓观瞻。其分出力量轻重,犹之朝廷,尊卑并列,可得其概。所贵于观龙者,见其驻跸之山,看其某枝是正龙分派,某枝是从龙分派,前去结作大小、美恶,察其贵贱吉凶,一见了然。杨公《画策图》所谓源派者是也。但人多畏其登高陟远,纵有眼力,每惮陟履之劳,只在眼前山麓间寻地,已失要领。纵得龙之枝脚,或亦有穴情,不过些须小地而已。岂知专龙正气,钟孕融会,宏远广邈,动收数百里山川,醯鸡井蛙之见,何足语此?杨公云:“谁人识得大龙脊,山正好观无脚力。裹费不惜力不穷,其家世代腰金公。”诚确论耳。
论龙行止
紫琼云:“山去水去随送去,此是龙行犹未住。山走斜飞水不停,不是眞龙作穴处。”诚以龙行未止,不可寻穴,谓之行龙,又谓之过龙。《葬书》云:“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盖龙原其所起,穴乘其所止,必须辨认龙止处,方可求穴。《青囊奥语》云:“第一议,要识龙身行与止。”故凡山势奔走不停,水势峻急不环,门户不关,罗城不卫,水山不团聚,皆是龙行之处,未为止息。虽有奇形巧穴,而山水无情,亦不足论。若乃龙之眞止者,则玄武顶自然尊重不动。《葬书》云“其止如尸”。下手诸山则自逆水回拦,左右随从之山则自枝枝齐止,不敢他往。朝对迢迢远来,亦并止于穴前,如拜如伏。诀云:“止之中有大止者,谓诸山诸水皆无不止也。”其水必数源齐会,或汇为深潭,或折如阿房,或弯如绕带,或聚如锅底、掌心,溶注不散,无泻漏倾倒、牵拽直去之患。《葬书》云“洋洋悠悠,顾我欲留”是也。见众山咸止,诸水咸聚,是山水大会处,必有眞龙融结,宜于此处寻觅眞龙受穴之山。若大地止聚之处,犹必有北辰、华表、捍门、游鱼、禽曜、罗星等象列于水口。必内宽外窄,堂局广而水口狭,重重关锁,方是大地规模。若山水虽有团聚之状,而门户不关,或有关而低小,或一重远一重,一山低一山,大象似关,而实则旷阔无交锁,则亦无大融结。纵有小可结作,亦易衰败,不足取也。故审山水之止聚,于水口即可见之。盖水口关锁则内气融聚。故论龙之行止者,于水口亦得其大情焉。
论龙分劈
龙以正来气聚为吉。其枝脚虽贵蕃衍,而自有旁正尊卑之不同。而好龙正气自专。若分枝劈脉拽拖太重,则分散精灵,力轻气弱,不能融结。谢子期云:“龙脉摆劫散乱,或去或来,分夺不定,则生气为其所耗,而吉穴不能成也。”分劈短而少者为鬼,长而多者为劫。《龙经》又谓之漏胎泄气。故凡鬼劫之龙,气弱力衰,不结吉穴,但能为寺、观、庵、庙而已。《坤鉴歌》云:“劈脉分枝是鬼龙,直如鹅颈曲如弓。小名为鬼大为劫,只为神庙有灵通。”若分去之龙又回转护我,作我用神,则又不畏其分劈去也。杨公以龙之分劈,名曰天劫。故云“天劫便是龙分去,劫去不回无美利。天劫虽去若回来,回朝面前拦穴水。”又云:“天劫又去作他穴,已去又复分脚转,拦在面前看优劣。”又云:“水若迂回山若转,定知天劫不为灾。”故分去之山,若回转亦不妨。如不回则凶也。《经》云:“分枝劈脉不回头,夺我正身少全气。”吴公《快捷方式》云:“若后龙分劈已去之山,又复回转,或来前面作朝应,或随龙之左右作缠护,或去水口作捍门、关锁,或住穴后作乐托、遮帐,则虽分去,复来为我用神,不可作分劈论。”大抵枝龙最怕分劈,盖枝龙气薄,再有分劈,则气愈耗散,是为鬼劫之龙,安能融结吉穴?若干龙则气旺盛,其发一枝一叶,尚去数十里,安能拘其无分劈?而其分去枝叶,皆有结作,但力量轻重不及正穴耳。是故干龙必有分枝劈脉,故其融结眞穴,必不在大穷尽处。杨公云:“大地多从腰里落,余枝前去作城郭。”又云:“有劫方为福,无鬼不成官。”其即此之谓欤?
论龙背面
夫背面者,山龙有情无情之分也。盖开面处自然光彩齐整,秀媚好看,如人面向有情,此处始可寻地。背立处自然巉岩破碎,粗丑不美,如人背向无情,此处不必着目。故辨背面乃堪舆家一件紧关,于此一失,万无一用。《玉髓经》云:“人有背面地亦然,要须细认乃可扦。”吴公《指南》云:“凡大小山岭,与山枝脚,皆有背面。肥饱、拱突、峻急、粗恶、丑陋、无枝脚而曲瘦凌夷者为背,秀丽者为面。安坟立宅在面一壁,主人财兴旺,绵绵不绝。”是言背面之当审也。但祖有祖之背面,护有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