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病因分类1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其他生物学因素 1、性别: 2、年龄: 二、心理因素 常见的是与家庭成员和同事的纠纷;个人美好理想的破灭;事业上的挫折;生死离别;重病、重残;受到他人的歧视;受侮辱、冤屈;长期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等。 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出现精神障碍; 稳定、坚强、外向的性格,在同样有害的致病因素冲击下,能表现出较高的耐受能力,可不出现精神障碍。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可做如下划分: (一)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 失恋或恋爱不顺利,家庭关系不和,问题婚姻等。 (二)学校与职业场所的问题 考试与升学失败,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受处分,对学习无兴趣等。 与同事或上下级人际关系长期紧张,晋升、调资、评奖时受到挫折,工作学习负担过重,主观愿望或现实要求超过了本人能力所及的限度,对职业不满意而无法改变,工作调动频繁,待业,被解雇,解除职务,退职,退休等。 对职业不满意的客观原因,某些职业对心身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如: 1、长期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 2、长期从事与社会隔离的工作。 3、长期从事暗室、井下、高温、低温等危害健康的工作。 4、高度消耗体力与威胁生命安全的工作。 5、高度消耗脑力,精神过度紧张的职业。 6、要求经常改变生活节律的职业,变动频繁的职业,无章可循的职业。 (三)社会生活变化与个人特殊遭遇 自然灾害与人为的灾害,可引起强烈的急性应激反应。 长期遭受社会歧视可引起慢性的精神压抑。 社会歧视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个体有先天缺陷 2、个体有后天缺陷 丧失劳动能力,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失业,酗酒,吸毒,嫖赌,偷盗等。 3、社会偏见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种族歧视,信仰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文化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家庭出身和经济地位歧视等。 个人特殊遭遇可构成明显的应激源,如身患癌症,意外的伤残,事业的失败,经济破产,政治冲击,法律纠纷,被遗弃,被绑架等。 四、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 生物因素:理化、微生物、寄生虫、遗传负因、免疫缺陷、代谢障碍等。 心理因素:个性、认知、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社会支持。 社会因素:政治、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 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社会因素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心理因素折射,构成心理因素的具体内容。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起作用,两者的作用经常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节 精神障碍分类学 分类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疾病分类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出病类、病种和类型,并列成系统,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交流提供依据。 由于分类学必须反映科研进展,必须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促进相互交流,因此在精神障碍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下列特点: 1、分类由简到繁,由粗到细; 2、疾病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诊断标准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从定性估量到定量测量; 3、疾病名称的内涵有转变,甚至整个疾病名词有改变,旧的诊断名词消失而新的诊断名词出现,这在精神病学界尤为突出。诊断名词的变换,并不是旧的疾病消失,新的疾病的发现,只是反映诊断概念的变迁。 4、轻微精神障碍、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儿童与老年精神障碍、药物依赖、性行为障碍等,由于实际需要,诊断与分类系统有显著增加。 5、个别疾病由繁到简,旧名词重新启用的现象也可看到,在工作委员会中,标新立异者与传统保持者之间常有激烈的争论。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神经症以及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5 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理和行为障碍 6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行为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 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及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第四节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一、采集病史注意事项 1、客观、准确、全面 要从不同的知情者那里了解病人的情况,相互核实,相互补充。 要了解供史者是否真正了解病人的情况。要提醒供史者:病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治。 要注意供史者是否搀杂了个人的情感成分

文档评论(0)

aqlsxc66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