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阳吴家大院简介
吴家大院—建于明清时期,祖籍安徽寿县王兆集,万历年间迁至安阳西北彰德府西,现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官村)约有五百年历史。吴家祖上先后出过兵部尚书、举人及驸马。延续清后,以中医为生寄,清至民国为中医世家,引用祖传秘方为一方百姓排忧解难。制办良田两顷,丰衣足食。中医世家堂号乐善堂,家风家训:白云怡志、清泉洗心、积德其厚为训。清末时期吴家大院传人:吴响铃,中医享誉彰德府。有一子吴玉珍医术高超。后有三子但不自治,长子、次子得重症先后去世,三子也患有当时中医不治之症。吴玉珍行内人世号称:老圈。曾聚集行内名医在吴家大院为时年七岁三子吴培文会诊由于医不自治的原因很难下药方,费尽心机,终用秘方挽救了三子吴培文。吴玉珍后因急劳成疾于次年去世,时值吴培文八岁。吴培文成为吴家大院唯一的继承人。
吴家大院是司母戊鼎的埋藏保护处,因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1946年)被用作司母戊鼎保护埋藏地而闻名。吴培文在武官村西北岗的吴家柏树林整修祖坟时,发现了司母戊鼎,为免遭日本侵略者盗抢掠夺,吴培文带领众弟兄,于1939年3月19日晨将司母戊鼎挖掘出土,埋藏于吴家大院焚书坑内。后因汉奸告密,日军多次到吴家大院搜查,吴培文用中国人的民族骨气和智慧舍命先后三次将大鼎转移到吴家大院西屋马棚、东屋草料房,司母戊鼎在吴家大院东屋埋藏保护历时八年之久,躲过了日寇掠夺,维护了民族尊严。1946年,国民政府第31集团军将大鼎挖出,作为蒋介石的寿礼运往南京,存放在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59年大鼎被运往北京,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吴家大院埋藏保护司母戊鼎遗址位于殷墟宫殿遗址与殷墟王陵遗址之间,洹水北岸的历史名村武官村吴家前街。遗址为中国传统式砖瓦木制建筑结构,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三进九门相照院落,东西宽3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
国宝司母戊鼎铸造于3000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历史文物,制造工艺精湛,被称为青铜之冠,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并被作为镇馆之宝。大鼎形象图案被作为馆徽。
吴家大院的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其重要的历史价值,2006年6月21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培文和司母戊鼎每年3月19日,都将在吴家大院举办“司母戊鼎出土”纪念活动,3月19日已经发展成为安阳当地重要的活动。
吴家大院是央视热播剧作、国庆60周年献礼片《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拍摄地。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吴家大院拍摄。
我爷爷吴培文老人与司母戊鼎的坎坷经历我的家乡----河南省安阳市,地处华北平原,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曾是殷商朝王都,是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这里富饶美丽、文化灿烂,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盛名中外的司母戊鼎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司母戊鼎代表了我国及世界青铜铸造史上一个辉煌时代,被称为“青铜之冠”。然而,它的出土面世,却给发现它的武官村民带来了灾难。但勤劳善良的他们用智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我的爷爷——吴培文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抗战爆发 中央考古队被迫撤离
时过境迁,现在的吴家大院里已经看不到当年的焚书坑,代替它的是满院开的灿烂的月季和爷爷漫步的身影。提及当年护鼎的往事,爷爷常常感慨万千:我家的祖坟位于武官村西北岗吴家的上顷田地中,这个处于百年柏树林里的较大坟区,被中央考古队划入勘探范围之内。当时的考古队是由梁启超之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负责。
1937年初,梁思永亲自找到爷爷,要求对坟区进行勘探,爷爷提出了在坟地柏树林周围两丈内不可探挖,以保吴家风水的条件。随后,梁思永带领考古人员在吴家柏树林地周围发掘出大批青铜器,包括牛方鼎,鹿方鼎等珍贵历史文物。
1937年7月,侵华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研究院考古队被迫撤离,梁思永怀着对吴家祖坟区悬而未探的惋惜找到了爷爷。为防日寇发现明显的污痕迹而盗挖,梁思永动员他们立即平掉全部坟冢,砍掉全部柏树。爷爷和及家人经过反复商量,还是同意了。尽管大鼎被埋藏得很隐蔽,但最终还是被村里的汉奸走漏了消息,并报告了日本的黑田队长,这给吴培文和大鼎的命运带来了灾难。1937年11月4日,安阳沦陷,日军大肆烧杀抢掠,首先占领了国民党政府刚刚修建好的飞机场。机场距殷墟很近,驻扎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得知殷墟地下有丰富的宝贵文物后向国内进行了报告。日本政府以调查团、研究班名义派来一些人来到安阳殷墟,进行所谓的“考古”。1938年春,日本“北支学术调查团”来安阳“考古”。同年秋天,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来到殷墟进行疯狂的探挖。此外,日军还利用汉奸土匪大肆盗挖殷墟文物,原本已经有所收敛的无政府状态的民间采挖重新风行起来。
首次挖掘?遭损坟地疑有宝物
1937年农历正月初五,按习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