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若干问题讨论稿的建议.doc

 关于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若干问题讨论稿的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若干问题讨论稿的建议 一、劳动关系确认问题 1.支持。 因为在派遣用工的三方关系中,对于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用工单位难以了解,为善意第三人。 二、关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 2.不支持。 本条解释重申了《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的规定,此情形下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本解释中“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无相关强制性法律规定作依据。 3.支持。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施行,除法律有例外规定外,新法不溯及既往。 4.不支持。 本条解释援引了今年新出台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新规,对防止企业恶意利用关联公司多次订立合同、规避连续两次续订合同时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规定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填补了《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法律漏洞。但建议仲裁庭累计计算合同次数的前提,应参照《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第五条之规定,改为依当事人申请才支持,则更为公平合理。 5.支持。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特殊保护就业弱势群体。 6.支持。 劳动者有主张某项权利和放弃某项权利的自由。 三、关于劳动合同解除问题 7.支持。 该请形符合仲裁受理时效“知或应知权利受到侵害”的规定。 8.不支持。 (1)既然已经认定合同违法被解除,就不能重新认定合同到期终止,否则赔偿金更无从谈起; (2)对于合同约定不明时工资的确定,《劳动合同法》已有明确规定,应遵照第十八条之规定,依重新协商、适用集体合同、实行同工同酬的逻辑顺序逐一适用。 9.不支持。 该表述在逻辑上不完备。《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是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的情形,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是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的情形,所以,如果在劳动者单方解除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的情形下,则不具备适用第四十二条的前提条件,因而此情形下不能支持劳动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主张。 10.支持。 本条解释重申了《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 四、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 11.支持。 除法有例外规定外,新法不溯及既往。 12.不支持。 由于劳动合同终止日期并未届至,所以不符合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情形,因而不能适用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而主张经济补偿,若此情形下要求用人单位另行支付经济补偿则无相关法律依据。 13.不支持。 (1)劳动合同对工资约定不明时的确定方式,《劳动合同法》已有明确规定,应遵照第十八条之规定,依重新协商、适用集体合同、实行同工同酬的逻辑顺序逐一适用; (2)在以往的实际案例中,在用人单位劳资员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险转移手续时,劳动者当然已经知道劳动关系已解除(《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证明书》是去社险中心办理社险转移手续必须提交的材料,生效后同时向劳动者送达一份),而且此阶段劳动者往往已在新单位上班,只是在上班时间内抽空去原单位办理遗留的手续,而不是继续在原单位上班,因此无法参照原单位月工资标准计算赔偿,而应按在新单位请假办理原单位遗留手续所占用的工时(超过十五天未办结部分),以新单位约定的月工资标准计算出相应工时折合工资的金额,向原单位主张损失赔偿。 五、关于劳动报酬及福利问题 14.不支持。 除已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的企业外,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周休息一天成为例行安排(即不能安排补休),则每周占用的一个休息日应支付不低于每月制度工作日工资的200%标准的加班工资。 15.支持。 本条解释符合现有法律、行政法规之规定。 16.支持。 本条解释重申了《关于提高冬季取暖补贴标准的通知》(津财行政〔2008〕58号)之规定。 六、关于竞业限制问题 17.支持。 此规则公平合理。 七、关于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18.支持。 此规则公平合理。 19.支持。 此规则公平合理。 20.支持。 本条解释有政策依据。 21.支持。 此规则公平合理。 八、关于管辖及仲裁程序问题 22.支持。 (1)支持市院更多地分担区县案件压力; (2)借鉴民事诉讼最先受理院管辖原则,较为合理。 23.支持。 支持市院多分担区县案件压力,将央企子公司、管控单位也纳入市院管辖范围。 24.支持。 此规则较为人性化,便于死者近亲属代为主张权利。 25.支持。 本条解释援引了《律师法》的规定,仲裁程序借鉴此规则,有利于推进仲裁活动向正规化发展,提升仲裁活动在群众和律师群体中的公信力。 26.支持。 依《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证据收集制度和证据规则,参照《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 27.支持。 依《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送达方式,可以参照民事诉讼关于期间计算和送达方式的规定。 2013年12月11日 and work. Many c

文档评论(0)

sifuds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