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宁乡九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宁乡九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乡九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ǔn ) 茕茕孑立(jié) B.自诩(x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决起而飞(xuè) C.桨棹(zhào) 干涸(hé) 逋慢(bū) 恶乎待哉(wū) D.赊欠(shē) 笏板(hù) 胜饯(zhàn) 猥以微贱(wěi)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采 ? 惯用语? 天遂人愿? 梳装打扮 B.端详? 排行榜? 旁征博引? 磕磕绊绊 C.虔诚? 擦边球? 礼义之邦? 咬文嚼字 D.苍桑? 卖关子 ?命途多舛 ?感恩戴德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 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 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 C.更 躬行  体现 D.也  躬身 发挥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B.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无法回家的同学将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天伦之乐。 C.我们的敌人一向足智多谋,而且富有创新精神,不过我们在这方面也绝不会输给他们。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应该尽快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才有选择的基础。 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C.将军从头到脚凝视着刚从前线回来的儿子,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D.因此,我们不无理由地说,要是没有手指,那么数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我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进步所依据的精确科学发展,也将毫无希望地处于低下的阶段。 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

文档评论(0)

bbxiemu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