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厌氧性细菌(阅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 治 原 则 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 G+ 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中或次极端。体内不形成芽胞,可形成明显的荚膜。 致病性 1.发病条件:与破伤风类似 2.致病物质:强烈的外毒素(共12种)和毒性酶类,其中似?毒素最为重要(卵磷脂酶) ①?毒素(卵磷脂酶)——气性坏疽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毒素(胶原酶、明胶酶) 坏死作用 ③?毒素(透明质酸酶) ④ ?毒素(DNA酶) 这些毒素和酶协同作用,使组织溶解、坏死、产气、水肿,以致病变迅速蔓延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此外还有些能产生肠毒素。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仅为8~48h,细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多种毒素及侵袭性酶,造成病变部位水肿,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恶臭,疼痛剧烈,蔓延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毒血症死亡.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伤口深部取材 直接涂片镜检:G+有荚膜大杆菌,伴其他杂菌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平板、庖肉培基、牛乳培基 动物试验:小鼠或家兔“泡沫肝” 防治原则 (1)早期彻底清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消除厌氧微环 (2)对感染局部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并消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必要时须截肢以防病变扩散。 (3)注射气性坏疽多价抗菌素血清 + 大剂量PG等抗菌药物。 (4)高压氧舱疗法。 三、肉毒芽胞梭菌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少见,主要为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表现为头痛、头晕、肌肉麻痹,严重者可死于呼吸困难与衰竭。 2.创伤感染中毒:伤口污染芽胞,局部厌氧环境繁殖,释放肉毒毒素,导致机体肉毒中毒。 3.婴儿肉毒病:见于1岁以下婴儿。表现为便秘、吸乳无力、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全身肌张力降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微生物学检查法 1.分离培养与鉴定:在怀疑为婴儿肉毒病的粪便中检出此菌,并证实可产生毒素则诊断意义较大。 2.毒素检测:动物试验 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发病情况 怀疑食物+盐水 注射小鼠 发病死亡 防治原则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及早做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加强护理与对症治疗。 四、艰难芽胞梭菌(C.difficile) 1.形态与染色 (1)G+粗长杆菌,2d后 有转阴性的趋势。 (2)分为能运动(周鞭毛) 和不能运动两种类型。 无荚膜,芽胞为圆形或长方形, 起初(48h)位于菌体近端, 随着成熟逐渐移向顶端。 2.培养特点: (1)严格专性厌氧。 (2)血琼脂、牛心脑浸液 琼脂及果糖琼脂(CCFA)平板 菌落直径3~5mm,圆形、 淡黄色、无光泽、不透明, 中央呈脐状凹陷,表面粗糙 (毛玻璃状),边缘呈粗丝状或 齿状。在暗处,紫外线照射, 发生金黄色荧光。血平板上不溶 血,紫外线照射出现黄绿色荧光。 (3)经肉汤培养2d以上,菌体 有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 (1)可发酵葡萄糖、甘露醇、果糖产酸。 (2)不分解乳糖、麦芽糖与蔗糖。 (3)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吲哚和H2S,不凝固牛乳。硝酸盐还原 -。 (4)水解七叶苷、液化明胶。 (5)不产生卵磷脂酶及脂肪酶。 (6)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有少量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丁酸和异已酸。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的采集 2.检验方法 (1)直接涂片→Gram染色检查→镜检。 (2)分离培养在CCFA上菌落特征明显,即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金黄色荧光——可作为鉴定本菌的重要依据。 (3)毒素测定 ①细胞毒性试验 ②家兔肠袢试验 ③致死试验 (三)致病性 艰难芽胞梭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当长期使用有抗药性的药物(如氯林可霉素)后,引起菌群失调,耐药的艰难芽胞梭菌可大量繁殖而致病。 1.致病因素 (1)A毒素——肠毒素。 (2)B毒素——细胞毒素 。 2.所致疾病 (1)伪膜性肠炎。 (2)肾盂肾炎、脑膜炎、腹腔及阴道感染。 (3)菌血症和气性坏疽等。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G- 杆菌:脆弱类杆菌等,较多见,在临床分离的厌氧菌中占70%~80%。 G+ 杆菌:双岐杆菌属等,多为肠道皮肤正常菌群,因侵入其他非寄居部位而致病。 G+ 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等 G- 球菌 致 病 性 发病条件:本类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病,其发病条件应引起各科医生注意 ①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 ②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③正常菌群失调 ④抗体免疫力减退 不同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如荚膜、菌毛、胶原酶、IgA分解酶、DNA酶、透明质酸酶等。G-菌也有内毒素,但脂质A较少。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感染,形成局部炎症,脓肿,组织坏死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