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术后机械通气病人35 例护理体会.docVIP

 开胸术后机械通气病人35 例护理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胸术后机械通气病人35例护理体会 陈洁彬1,李士红1,包乌仁2※,陈洁净3,邢伟娜1 (1.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内蒙古通辽,028007;2.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3. 内蒙古通辽市蒙医研究所手术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关键词 开胸术后;机械通气;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开胸手术已成为治疗胸外科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在开胸术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MV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1]。现对我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0月开胸术后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35例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开胸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病人35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6-76 岁,平均51.5岁。类型:左全肺切除8例,右全肺切除5例,肺癌13例、食管癌7例,心脏手术5例,肺叶切除术3例,胸外伤7例。35例病人中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5例(14.28%),长期吸烟18例(51.42%),冠心病史5例(14.28%),糖尿病3例(8.57%),高血压6例(17.14%)。 1.2 术后机械通气的原因 开胸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引起开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分别为:胸廓稳定性被破坏、胸腔积液导致肺不张、哮喘持续状态、呼吸系统感染、咳嗽无力排痰不畅、心功能不全、疼痛刺激。术后第1天肺功能下降至术前的 35%-44%,需1周才能恢复正常[2]。另外,全麻术后及气管插管等均影响呼吸功能恢复,严重者可导致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1.3 方法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潮气量根据病人体重8 mL/kg-10mL/kg设定。呼吸频率16/min-20/min,吸入氧浓度30%~40%,对明显低氧血症者先吸入纯氧半小时后,再调至合适浓度,呼气末正压PEEP4cmH2O-10 cmH2O。 2临床观察 2.1 病人观察 护士应密切观察机械通气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肤、神志、瞳孔、面色的变化。 2.2 确定插管位置 病人行机械通气后,护士应不定时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证实气管插管在气管内,标明插管刻度便于发现导管的移位,抬放或翻身过程中应有专人扶持颈部,避免导管移位,对烦躁、意识不清的病人,使用约束带。 2.3 胸外科护士均应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以及一般故障的处理。可以根据病 人的情况及时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整,观察病人对呼吸机的依从性。 3护理 3.1 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 3.1.1 气压损伤 是机械通气比较严重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峰值的气道压力有关,发病率在5%~15%[3],通常表现为气胸、纵膈气肿、肺间质积气、皮下气肿、心包周围积气及气腹。当峰值气道压力高于59 kPa时气道损伤的危险明显增高,而4 kPa时则较少发生。 3.1.2 导管易位 病人行机械通气后,护士应不定时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证实气管插管在气管内,标明插管刻度便于发现导管的移位,抬放或翻身过程中应有专人扶持颈部,避免导管移位,对烦躁、意识不清的病人,使用约束带。 3.1.3 人工气道堵塞 许贝[4]等研究发现,不同插管途径之间气道堵塞的发生率无差异,但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可增加气道堵塞的发生。这是由于目前使用的硅 胶气管套管长时间置管,不易清洗更换、易导致管道堵塞。对于置管超过7天的病人应进行严密监护,提高警惕,及时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痰痂也可堵塞人工气道。经过精心护理,本组35名患者均未出现气压损伤、气管插管移位及人工气道堵塞的现象。 3.2 诱发低血压 与平均气道压增高有关。平均气道压增加时胸内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因而又发或加重低血压。使用过高的PEEP时,心输出降低更明显。因此,在保证必需的肺泡通气量的前提下,要尽量使用较低的吸气压力,较低的PEEP、较短的吸气时间,以降低平均气道压。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机械通气时易出现低血压,应补充血容量,加强循环功能监测。 3.3 心律失常 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与酸中毒、缺氧、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药物有关。应先积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不要急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本组有3名老年患者因呼吸机出现报警提示音之后出现心动过速,报警因素消除以后,患者心率逐步恢复正常,未应用任何抗心率失常的药物。 3.4呼吸道的管理 3.4.1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插管固定要牢固,应用防水胶布或寸带双固定,气管导管要用硬牙

文档评论(0)

buxin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