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临汾地区花背蟾蜍食性的初步研究
系 别: 生物系
专 业: 生物技术
班 级: 名 号::
二〇一三 年 九 月 十四 日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通过对临汾市区无尾两栖类的食性研究了解它们在消灭害虫方面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加以保护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花背蟾蜍主要捕食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危害农作物和牧草的昆虫及其幼虫,是农牧业生产上的有益动物。
?当前对花背蟾蜍的研究比较多,关于食性方面的,有周立志和宋榆钧的《花背蟾蜍繁殖种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的研究》。该文章对花背蟾蜍不同时期的食性进行了研究,还对食物多样性和营养生态位进行了分析。贾庆舒、郝锦峰对1994年和1995两年春季花背蟾蛛繁殖时期的摄食情况进行了研究。宋婷婷、毕雪娇、胡铁铮、于东对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的种群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种群生态初步研究》。于东、赵文阁《哈尔滨市近郊花背蟾蜍冬眠生态的初步研究》等文章。
临汾地区的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至今还是空白,为此开始了这个课题,所以这个就是本文的最大创新点。本实验以临汾地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研究,对其生态学及食性做了详细研究,旨在通过对胃内容物的分析,初步说明无尾两栖类害虫防治的作用,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
主要研究内容及提纲:
主要研究内容:
对临汾地区的花背蟾蜍进行有关其食性的研究,具体的说就是对处死后的蟾蜍进行雌雄分别、科属分类和形态测量,然后通过胃检获得其在一段时期内的捕食食物残骸,再通过对所得食物的观察、鉴定和分类来得到有关它食性研究的相关数据。
提 纲:
一、前言
1.1生物防治的意义
1.2.国内外蛙类食性研究进展
1.3.研究地所处的区域概况
1.3.1自然环境
1.3.2地形地貌
1.3.3气候
二、研究方法
2.1蛙类的采集
2.1.1采集地点
2.1.2采集时间及天气
2.1.3采集工具
2.2食性研究方法
2.2.1材料的处理
2.2.2材料的镜检、鉴定、纪录
2.3数据处理
2.3.1蛙类体长的划分
2.3.2胃内容物的分类
三、结果与分析
四、?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文献检索,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费梁.中国两栖类动物图鉴[M].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
[2] 姜雅风.花背蟾蜍繁殖习性的观察[J].四川动物,1991,10(2):15-16.
[3] 姜雅风.花背蟾蜍繁殖习性的观察[J].四川动物,1991,10⑵:15-16.
[4] 嵇保中,刘曙雯,张凯.昆虫学基础与常见种类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周立志,宋榆钧.花背蟾蜍繁殖种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 1998,33⑵:7-10.
[6] 宋婷婷,毕雪娇,胡铁铮等.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种群生态初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⑷:23-25.
[7] 周立志,宋榆钧,贾庆舒等.花背蟾蜍繁殖生态研究[J].淮北焦师院学报,1988,19⑶:41-45.
[8] 于东,赵文阁.黑龙江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繁殖生态的研究[J].四川动物,2007,26(2).
[9] 周立志,宋榆钧.花背蟾蜍繁殖生态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8,1919(3):40-45.
[10] 冯其平,崔萱林,马威.兰州市安宁区花背蟾蜍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J].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83,1.
[11] 李晓鸿.甘肃白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类动物食性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8,33(2).
[12] 葛瑞昌.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 rauch)的早期胚胎发育及分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8(14):125-136.
[13] 周化民.花背蟾蛤冬眠期几项生理常数间的关系[J].四川动物,1996,15(4):162-164.
[14] 车静,文杨,周炜帏等.新疆有花背蟾蜍分布的再证实[J].四川动物,2008,27(2):422-423.
[15] 周立志,宋榆钧.花背蟾蜍摄食生态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16(4):29-34.
[16] 周立志,宋榆钧.长春花背蟾蜍春夏季种群生态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7,32(6).
六、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1.选题 2013年 6 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