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困境:老了之后该返乡还是留城.docVIP

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困境:老了之后该返乡还是留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困境:老了之后该返乡还是留城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一批批农民工或始于维持生计的初衷,或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愿景,背井离乡,进入工厂,走进城市,把青春岁月留在那里。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老去(年龄在55岁到70岁之间),他们可能还没攒够养老钱,却不得不面对新的困境。没有技术,力气也不如年轻人,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第一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曾经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理应得到关注。国家应立法或出台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加大力度统筹和规范解决老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医保、福利等基本保障。   据悉,对于农民工的养老问题,2015年,海南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海南省将努力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将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纳入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农民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刘恩科:58岁 老家:河南   已经习惯独自在外漂泊   “最大的煎熬是想家”   今年活不多,“只出不进”的状况让他担忧   3月7日早上7时许,天蒙蒙亮,在海口市坡巷村的一间民房里,躺在床上的刘恩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掀开被子从床上爬了起来。洗脸刷牙后,他钻进狭窄的厨房,将昨天做好的馒头放进锅里加热。10多分钟后,刘恩科就着腌制的咸菜,吃起了早饭。自从年后回到海口,他一直没有活干,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吃着同样的早餐。   刘恩科今年58岁,老家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榆树村。30多年前,他和老乡一起外出打工,一直干着泥工的工作。早年,他曾在北京、福建、浙江打过工。2010年,他来到海南,在三亚待了半年,后来一直在海口打工。   “我现在都是跟着包工头干,包工头有活就会找我,不用自己出去找。”刘恩科说,“跟着包工头,活比较多,收入也有保证,但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我正月十八从老家回到海口,直到现在都没活干。”   没活干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只出不进的状况让刘恩科很是担忧,他只能想办法“节流”。“一个月房租480元,加上水电,怎么也要600元左右,和表哥一家平摊,也要两三百元。”刘恩科一边抽烟一边说,虽然现在多是自己做饭吃,但菜价并不便宜。现在最大的开销就是抽烟了,一般买的都是两三块钱一包的烟,一天抽不到一包。现在自己很少喝酒。   去年只挣两三万元,打算干到60岁就回老家种地   吃过早饭,刘恩科坐在床上看起了书,《盲派铁口断》成为他的闲暇读物。早上9时许,刘恩科出门和工友们聊天,话题无非是希望包工头能早一些找到活,让大家都有事情做。   刘恩科说,他去年一年只挣了两三万元。“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些年的一个工程,在一个商品房小区干了半年就挣了两三万元,这两年不行了。”干活挣的钱,刘恩科大多数都寄回了家。“我有一个儿子,今年32岁,两个孙子也已经四五岁了。早年,儿子还跟着我在三亚待过半年,后来考虑到家里的孙子需要人照顾,我就劝儿子回家了。”刘恩科说,他已经习惯了独自在外漂泊,“我一个人出来方便,随便到哪里将就着就住下了。”   和工友聊天的间隙,一位老人牵着孙子从刘恩科身旁走过。刘恩科望着他们,若有所思。“常年在外,最大的煎熬就是想家。”刘恩科说,每次看到别人一家团聚的情景,他就会有些失落。“再干两年,我就不干了,60岁也该退休了,到时我就在家种地,家里还有五六亩田,种的都是小麦玉米,现在是儿子在种。”刘恩科说,外出打工这么多年,没有缴过社保,回乡养老是唯一的选择。   刘女士:50多岁 老家:河南   夫妻都没有社保,一想到养老就叹气   据悉,刘恩科并不是独自居住,而是和他的表哥、表嫂以及表侄子住在一起。记者看到,这间房只有10多平方米,3张床依墙而放,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窗户上贴着纸,即使在白天也开着灯。桌子上摆着一台DVD,这是他们平时最主要的娱乐工具。“农民工都是几个人一起住的,不然哪付得起房租。”刘恩科的表嫂刘女士说。   刘恩科介绍,他表哥也常年在外打工,这些年去过不少地方。“我和老公一起出来的,平常就帮着做做饭,有活干的时候就去工地做做小工。”刘女士说,她今年50多岁,丈夫60多岁,两人已在海南务工五六年。   刘女士说,这些年,她丈夫坚持在外打工,想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再干几年,而她更希望回老家。“年纪都这么大了,也干不动了。而且现在打工也挣不到多少钱,还不如回农村种地。”由于刘女士没能说服丈夫,只能跟着他一起在外打工。这几年,他们的儿子也跟着他们一起打工。虽常年在外,但好在一家三口在一起,不会感觉孤单。   对于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