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免费阅读).pptVIP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免费阅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列强垄断铁路修筑压制中国发展。 1、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到第一家中国轮船运输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2、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小明一家生活在新疆,他家计划从西北地区乘火车到达江苏,这主要得益于 A、宝成铁路 B、兰新铁路 C、成昆铁路 D、京九铁路 1(10年天津卷 7 )“盖天津〈城〉市发展 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 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 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 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2(09年上海卷)18.随着汽车、火车、轮 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 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 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3(08天津卷,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 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 “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 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4.(2008?宁夏文综29)据记载,1888年清 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 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 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 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7.下列关于我国近代交通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于1882年建成通车 B.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其实质是为其商品输出创造条件 C.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D.到1911年,我国铁路总长9600公里,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B 8.下列有关近代中国轮船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轮船逐渐挤占中国航运业 B.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C.国民政府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抗战期间垄断全国轮船运输业 D.新中国初轮船运输业得到自由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快速发展。 D 9.下列有关近代电讯事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B.甲午战前就已形成了有线电报网络 C.有线电报主要用在军事,无线电报主要供官商使用 D. 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开办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电话迅速发展 D B 高考回眸 A 高考回眸 B 高考回眸 B 高考回眸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人教版历史必修Ⅱ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烽火台 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荔枝吗?古代烽火台的功能是什么?能否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为什么? 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 一、交通工具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