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docx

  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探讨秦汉时期的中原文明在岭南地区的辐射扩散,简要介绍了岭南地区的基本情况及早期发展历史,详细叙述了秦汉时期中原民主的南迁现象,分析了南下移民对岭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交汇的影响。一、 岭南地区的界定及早期发展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岭南地区指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大庾岭、骑田岭)以南的区域,主要指现今的广东省区域和广西省东部及东北部部分地区,广义上的岭南地区还包括现今的海南省和越南北部部分区域。岭南地区多属两广丘陵,地势起伏,而五岭则将岭南与岭北中原地区隔绝,交通不便,在历史早期发展的进程中,先进的中原文明并未能对岭南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岭南地区里的土著的原始居民被称为“百越人”,蒙文通先生在《越史丛考》提出,百越民族中按习俗、方言的不同可分为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岭南地区多为南越、西瓯和骆越。岭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在中原文明进入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时,岭南地区尚处于新时期时代晚期。其中,粤北以石峡文化为代表,以稻作农业经济为主,已经出现财产私有化和初步的贫富划分。粤中以西樵山文化晚期为代表,以渔猎和捕捞经济为主,在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粤西、桂西广泛分布有太石铲遗址,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和手工业初步分工,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总而言之,当中原地区早在先秦时就已步入文明社会时,岭南地区因为地处偏远,加之地势起伏,交通不便,故长期以来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成为南蛮之地。在秦汉以前,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往,但是未成规模,岭南的发展独立于中原文明,也落后于中原文明。二、 秦汉时期中原民众的南迁现象1、 秦朝时期的南迁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开始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征服。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发动了对岭南的战争,战争经历4年,于公元前214年,秦平定了岭南,开始了向岭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在秦朝的大规模移民南迁中,主要有三批人。第一批,是平定岭南的秦国军队。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此次发兵一举平定岭南,秦朝在五岭地区屯兵五十万(“五十万人守山岭”),战后,秦始皇继续派兵将驻守岭南。军队与兵将成为第一批南迁的移民。第二批,是秦国的犯人及未婚女子。这两个群体都是秦朝政府为达到平定岭南的目的而派遣到岭南地区的。犯人的主要职责是修筑边防,开发岭南地区。(“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而未婚女子则主要是与驻守岭南的秦军兵士组成家庭,解决士兵的婚配问题。在南海尉赵佗的请求下,秦始皇曾准遣15000 名未婚女子到岭南(“使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土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 )然而由于此数目远小于驻守岭南的秦兵数目,大部分兵士与当地越族女子通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融合和民族融合。第三批,是“与越杂处”的中原移民。这些人大多为战乱而南下,他们虽然不是秦王朝官方派遣的移民,但依旧担负着征战戍边的任务,同时,这些中原移民的到来,使得岭南地区的人口增加,也加速了中原文明对岭南文化的影响。2、 两汉时期的南迁秦朝统治岭南的时间仅仅七年,由于秦二世的残暴,中原地区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秦帝国风雨飘摇。公元前207年,本是秦朝南海郡龙川县县令的赵佗,乘中原地区爆发农民起义之际,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现今广州市),建立割据政权南越国。到西汉政权建立后,新政权遣使册封赵佗为南越王,授予王印,赵佗称臣于汉,汉朝和南越国的关系相对稳定下来。在两汉时期的移民南迁中,主要有两类途径。第一类途径,是汉朝统治者通过“移民实边”的政策手段,即让罪犯及普通民众跟随着部队进入新攻占的地区,以巩固边防。这是具有官方性质的,强制性的移民途径。据《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在讨论如何稳固汉朝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认为,派军队守边,不如移民实边,而移民实边的对象,首先是罪犯,其次是招募普通百姓。事实上,岭南确实是汉朝中原地区罪犯的流放之地,这些罪犯虽然在原有的地方作奸犯科,但其个人大多有一定的技术和文化,客观上为南越的生产发展及先进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第二类途径,是中原人民自发主动地南迁。这一类的南迁主要发生于西汉之末东汉之初,岭南地区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而中原王莽发动政变,为躲战乱,大量中原人南迁至岭南地区。而就移民的规模来看,第二类途径的移民大于第一类。两汉时期,通过两种途径的移民,加上岭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该时期岭南地区的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中对两汉时期岭南诸郡户口统计(如下图),东汉时期岭南地区各郡的户口数均有较大的增长,其中,交趾郡的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nglanggo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