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宋代饮茶方式蕴含的文化魅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宋代饮茶方式蕴含的文化魅力   摘 要:宋代是中国茶业与茶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在中国茶文化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外茶道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阐述宋代饮茶之点茶法的基本要素及支撑宋人饮茶方式的文化背景,探索茶文化兴盛时期与之呼应的文化内涵,领略宋代饮茶文化的历史魅力。   关键词:宋代;饮茶方式;点茶法;茶文化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中,唯有宋代茶文化堪称精绝,达到了无所不臻的至高境界,且为当时乃至今日的优雅生活注入了情趣。饮茶文化的发展是从茶的形态变化而演进的。研究宋代的饮茶方式之点茶法,可以看到将固形茶碾成碎末煮汤点饮的背后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它揭示出宋代茶道在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文化渊源。   一、点茶道形成与流行   点茶道形成于五代宋初,流行于两宋时期,鼎盛于北宋徽宗时期。宋改煎茶为点茶,其独特的点茶击拂方式,包括斗茶的流行,都使宋朝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   (一)宋代用茶---蒸青茶   北宋初年,茶事与文化表现出较为繁荣的态势。刚登基不久的宋太宗颁下诏令,派专使到建州北苑制造帝王专属的龙凤团茶,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专门制造贡茶。贡茶精益求精,又造出小龙凤茶、密云龙、端云翔龙、三色细芽,最后郑可简创制银线水芽,即茶芽蒸熟以后,将外面一层剥去,取其心部一缕细嫩茶芽制成上面有小龙蜿蜓的“龙园胜雪”茶。至此蒸青团饼茶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 。   (二)点茶法之器具---建盏   宋人茶色尚白,点茶最爱黑釉盏,甚至认为非此不能表现点茶效果。这在宋人茶诗里常见吟诵,如苏轼(1037-1101)《水调歌头?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中“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诗中提到的兔毫盏是福建建窑(位于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烧造的绀黑色茶盏。蔡襄(1012-1067)在《茶录?器论?茶盏》中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恢?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除兔毫盏之外,油滴盏、?变天目等也是建盏中的名品。建窑黑釉盏为点茶而设计。   (三)点茶法之流程---心灵的修行   宋代文人崇尚团茶,其独特的点茶击拂方式达到了喝茶前所未有的极致,宋代的点茶文化上升到了艺术体系中。宋代的饮茶方式自成系统,根据饮茶过程的记载,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风尚。宋人点茶法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再注入开水,用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汤花。范仲淹(989-1052年)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就是对当时盛行的斗茶活动精彩生动的描述,读之令人赏心悦目 。   二、宋代茶文学的繁荣   茶文学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创作的大量茶诗文方面,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澈、梅尧臣、黄庭坚、秦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佳作迭起。陆游就有茶诗三百篇,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以和卢仝“七碗茶歌”媲美,苏轼茶诗更是意境深远。茶文方面,有梅尧臣《南有佳茗赋》、吴淑《茶赋》、黄庭坚《煎茶赋》,而苏轼《叶嘉传》更是写茶的奇文。茶词是宋人的独创,苏轼、黄庭坚、秦观均有传世名篇。   (一)茶书的撰著   现存宋代茶书有陶?b《?F茗录》、周绛《补茶经》、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沈括《本朝茶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桑茹芝《续茶谱》、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共十二种。其中十一种撰于北宋,唯《茶具图赞》撰于南宋末年。周绛《补茶经》、桑茹芝《续茶谱》属于辑佚。   此外,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有茶事书法传世,赵佶《文会图》、刘松年《撵茶图》、辽墓茶道壁画反映点茶道的风行。都城汴梁、临安的茶馆盛极一时,建窑黑釉盏风行天下,并流传日本。在北宋中后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二)宋代茶诗   宋代茶诗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堪与唐代争雄。宋辽金元茶诗对当时流行的点茶、斗茶、分茶作了全面的反映,但在表现茶的境界方面,除苏轼等少数人外,其他人很难达到唐人的高度。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对茶叶生产和茶事活动非常熟悉,精通茶道,具有广博的茶叶历史文化知识。他的茶诗不仅数量多,佳作名篇也多。   (三)宋代茶画   茶画是中华茶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一定时代社会上的人们饮茶的风尚,而且茶画本身在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艺术宝库中还占有着光辉的一席之地。从历代茶画这一历史的长卷中,可以感受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中的许多方面。   宋徽宗1101年即位,在位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