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渐冻人”教师詹光伟
詹光伟,男,1972年生。1994年9月1日,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四川省泸州市第七中学担任语文老师。今年,42岁的詹光伟已度过了自己第21个教师节。从大学时起,詹光伟就被诊断为患有“运动神经元进行性肌肉萎缩症”,即俗称的“渐冻人”。21年间,他从可以行走到坐上轮椅,从独立板书到需要学生代劳,至今可以勉强支配的唯有左臂。
22岁执起教鞭时,詹光伟就明白,“渐冻症”让他的人生长度被牢牢限定。从那时起,他就把教书看成自己的一切,认为“人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20年后才不会后悔。”
20年后,詹光伟已不能动了。他说:“只要我还能说话,就不想离开讲台。”
教鞭、拐仗、轮椅
2014年9月5日,泸州七中一楼,詹光伟正在上语文课。这是一堂《陈涉世家》的讲解课。念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他连说两遍,左臂上下挥舞,扫视眼前的面孔和书本,发出有些沙哑的爆破音。这声音,即使站在教室最后的角落,也觉得震耳。除了声音和手臂,詹光伟几乎没有别的驱动力,他是一位“渐冻人”。
二十几年前在川师大读书期间,詹光伟被确诊为“渐冻症”。先是腿脚、腰腹、右臂逐渐失去知觉,近几年禁锢蔓延至整个躯体。即便是这样,很多学生还是把目光锁定在詹老师仅仅能动的左臂上。学生们说,上课时,他们的詹老师有“霸气”。
“霸气”,是对课堂的控制力和内容的吸引力。课前,詹老师嘴里很小的一声“上课”,就会使整个教室变得安静。“即使没有陈胜,还会出现王胜、李胜,最后我们还有齐天大圣。”这更像一次精心准备的演讲,詹光伟喜欢用排比句,传递着一种节奏感。
下了课的詹光伟,会进入到另一种状态。他会被学生们从讲台上抱下来,一人抬腿,两人架着上半身,放进轮椅。对此,学生杨家豪体会最深。很多时候,他会推着轮椅把老师送回宿舍,只要老师一个眼神,他就会到洗漱间取出尿壶走进卧室,放到老师面前,拉上窗帘,关上门。
一天的课程结束,学生们常看见詹光伟独自在大树下闭着眼,遇到打招呼的孩子,他通常以微笑取代说话。张口的他,声音低得几乎难以听清:“对不起,我太累了。”
学生们觉得,詹老师就像一块电池,把所有积蓄的能量,全释放在每周16节的课堂上。“他课后的那种微笑,虚弱得让人心疼。”
学校对詹光伟有特殊照顾,他所带的班级,教室全被安排在一楼;他住的教工宿舍,离教室不足百米。
在这所初中学校,职业生涯以3年为期循环着,詹光伟教过的学生,迄今已有1200多人。
毕业快20年的徐洁,还记得詹老师职业生涯的第一节课。“一个走路有些摇晃的年轻人,默默地把帆布包放在讲台上,大家还以为他是新同学。”直到他开口说“上课”,徐洁才知道他是语文老师。
那时的“小詹”只有22岁,课堂上中气十足,肢体语言也特别丰富。年轻气盛的他,拿得最多的是教鞭。为了教学成绩,他还曾持着教鞭,体罚过学生。当时,学生们还不知道他的跛脚是“渐冻症”引起的。
步入而立之年的詹光伟,走路的脚步越来越慢了,他的教鞭已经替换成了拐杖。他经常会拄着拐、扶着墙,一步步挪进教室。上课时,他会找来两个带扶手的凳子,架在腋下,撑在讲台前,然后借着凳子的支撑在班级里巡视一番。
慢慢地,课堂上的语文老师詹光伟从站着变成了坐着。
2006年,坐着上课的詹光伟在转身写板书时,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从此,他无法独自行走了,只能坐在轮椅上,学校安排了校工和学生专门负责接送他。
他是这所著名中学签下的第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
在教书上,詹光伟变得不在意“分数”了。
在这所著名中学的历史上,詹光伟是学校签下的第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此前的教师,都是外聘的经验教师。在身体能动的时候,詹光伟带的班,语文成绩几乎每次都是年级第一。不少家长找人托关系,把孩子调到詹老师的班里。
詹光伟说,多年来为了分数,他并不开心。“刻板的应试教育,让我觉得自己的事业被蒙上了层灰。”“家长最关心什么?分数!分数怎么来?训练!大量的练题,管不了那么多合理与不合理,我很纠结,我不愿意学生都成为只会做题的机器,这不是语文。”
去年冬天的一篇日记中,詹光伟再次反思应试教育:“我们总是致力于学生的整齐划一,使之成为听话的乖乖;我们总是执着于学生怎么考试,然后数着分数沾沾自喜。”
5年前,詹光伟放弃了对学生的“试题训练”。比如最喜欢的课文《孔乙己》,他不会照本宣科逐段讲解,而是找出《阿Q正传》让学生讨论:茶馆里嘲笑孔乙己的人,会不会就是阿Q呢?
一篇课文,詹光伟会从历史讲到现实,从文学讲到流行音乐。“真正的语文,应该让孩子们领略到文学之美,什么是文学之美?就是生命力之美。”
2014年9月5日的课堂上,詹光伟讲完陈胜起义后,又“跑题”了:“李宗盛都唱《我是一只小小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