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玉亮 精益求精的谭家菜传人
国家高级烹调技师、北京饭店谭家菜第三代传人,师承于谭家菜名厨彭长海。北京市政协委员,餐饮业国家级评委,京华名厨联谊会会员。
陈玉亮今年已经81岁了,虽然身子不如以前硬朗,但没事的时候,他还是愿意到厨房里转转。1956年开始学艺,80岁告别后厨,时代变迁,命运沉浮,他从未放下手中的刀和勺,好学、用心、传道、授业,让他收获了今天的成就和尊敬。
精烹细作,谭府传人
清末明初,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戏界无腔不学谭,食界无口不夸谭。”谭家菜本是清末大官谭宗浚的家传筵席,后由在谭府掌勺、帮厨的三位师傅继承下来,并带到了官府的高墙之外。1949年,新中国成立,谭家菜馆并入了北京著名饭店恩承居,仍有很多顾客慕名而来。
1956年,21岁的陈玉亮进入恩承居,开始学习谭家菜。当时对做菜一无所知的他,一进去就先刷了三个月的碗。每天,陈玉亮都早早儿来到店里把煤捅上,茶沏好,再去干自己的活儿。一来二去,师傅发现了这个眼里有活儿、实在肯吃苦的年轻人,把他调到了后院,这让陈玉亮开始真正接触到谭家菜的精髓。
“过去讲偷学、偷看,老师傅们都有保守思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似现在有讲课、培训。自己得多留意观察师傅动作,勤琢磨,先下什么调料、后下什么调料,很有讲究。比如说烧东西,烧鸡块得加半口盐,不能加足了盐,当时尝可口,?\半个小时就咸了。”陈玉亮一边打杂,一边揣摩师傅的手艺。慢慢地,他发现了一个秘密,谭家菜调味时很少使用葱姜蒜,力求保证食材的原汁原味,要做好谭家菜,汤的使用至关重要。
谭家菜的汤分为清汤、浓汤和毛汤三种。“选用粮食喂养、不下蛋、六个爪的老母鸡,熬上七八个小时,盛出来一部分,用刀背剁过的鸡胸肉吸附汤里的杂质,出来的就是清汤。清汤虽然看起来清淡如水,但是味道甘醇,用于走头菜,如清汤银耳、清汤竹荪、清汤哈什蚂。熬汤剩下的材料,再加入火腿、干贝,开大灶火,便制成浓汤。浓汤专门用于制作高档菜肴,如海产品。往浓汤熬剩下的罐里再加水,就成为毛汤。毛汤用于食材正式烹制之前的入味加工。”从一种原料变幻出三种汤,靠的是厨师的巧思和妙手。学会了做汤、用汤,陈玉亮对谭家菜精烹细作的讲究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恩承居宴请外宾,在吃过了谭家菜后,他对谭家菜赞赏有加。为了让谭家菜有更好的发展,陈玉亮他们师徒五人被调到了北京饭店。也是在北京饭店,陈玉亮开始掌勺做菜,并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厨。
一虾两吃,尽显技艺
谭家菜以烧、炖、煨、?\、蒸等技法见长,从食材选取到烹饪技法,再到摆盘造型都讲究至极。罗汉大虾是当时谭府很受欢迎的一道菜。这道菜一菜两吃,虾头虾尾分别制作,头部做成甜咸适口的红色虾段,尾部炸成酥香鲜嫩的金黄色虾球。装盘后上红下黄,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大肚罗汉,因此得名。这道菜也是陈玉亮的拿手菜,从业50多年来,他已经做过无数次了。
“选料时要选新鲜、头尾连接紧实的大虾,制作时剪掉虾须、虾足,从虾腔里剜出虾包,将虾尾改刀成十字形。沾玉米粉,再把由虾仁肉、猪肉粒等制成的虾腻子裹在虾尾,塑成球状,用小刀刮成似隆圆的球状,这就成了罗汉的肚子。然后沾上三点芝麻,油温五成热时上锅炸。虾头两边煎透,等宴会开始时放入葱姜丝先?\再收汁。”罗汉大虾这道菜充分体现了谭家菜的特点,甜咸各半,南北皆宜,做法上慢火细作,精雕细琢。
长期的烹饪实践与研究,使谭家菜的特点在陈玉亮的烹饪技术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除了罗汉大虾,他的拿手绝技还有很多,如柴把鸭子、葵花鸭子、清汤燕菜、蚝油鲍片、五彩素烩等,几乎每一道菜都像罗汉大虾一样费工费时。
技艺超群,海外扬名
1961年,北京饭店招待了来自英国的一个访问团。陈玉亮做了一道名叫一品豆腐的菜。“这道菜很简单,选用南豆腐,打碎后加入鸡蛋清和虾仁共同搅碎,再上火蒸10-15分钟,成型即可。”这道菜不仅得到了英国客人的喜爱,也让当时负责接待外宾的陈毅赞不绝口,“素菜里有荤,做得相当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厉,做出更多更好的谭家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陈玉亮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谭家菜大厨了。1983年1月,首届全国烹饪大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30多个单位参加了比赛。陈玉亮代表北京饭店的谭家菜出战。在规定的时间内,他出色完成了柴把鸭子、五彩素烩等4道谭家菜的制作,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由此获得了“全国最佳厨师的称号”。而这场比赛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北京有个谭家菜。
在任北京饭店谭家菜总厨师长期间,陈玉亮曾先后多次代表中国赴海外表演烹饪技艺。1987年,陈玉亮应新加坡“同乐鱼翅酒家”邀请,率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表演,受到热烈欢迎。之后连续三次赴新加坡表演,每次都大获成功。
授徒有方,后继有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