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愚公移山 主备人 董菊 辅备人 李啸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寓意(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苦难,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环节 调整修改 揭题示标(3分钟)
导入语:
师导入:(播放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
听了刚才的歌曲你知道有关这个故事的传说么?
2、板书课题、作者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3、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检查预习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A.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活用作状语,用箕畚。?(5)特殊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主谓倒置),谓语前置以突出感叹语气,即“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B.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后置),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情。?C.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三、学习指导二:把握文意
(一)学法:将课文再通读一遍,同桌合作完成以下问题,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
待交流。
问题: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师及时补充)?补充:结尾是借着神力移走了大山,在你看来为何如此结尾?“再学”: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讨论并归纳:(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目标三: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问一:为何写智叟这一人物?
提示:这里用智叟的“愚”,来衬托愚公的“智”;(反衬/对比)
(此处的学习借助幻灯片)
小结“愚公精神”---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幻灯片显示)
太行山风光图片欣赏
五、当堂训练
? 中考真题演练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3.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徒手整形协议书模板.docx VIP
- 2022年9月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图形化)等级(三级)考试卷.pdf VIP
- 第二章法的渊源、分类及效力.ppt VIP
- 《李清照》诗词109篇大全集.pdf VIP
- 《高分子防水卷材》课件.ppt VIP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课件-第六讲 法的渊源与效力.pptx VIP
- 法理学—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ppt VIP
- 法理学第四章_法的渊源、分类、效力.ppt VIP
- 柯尼卡美能达 柯美 bh 246 236 226 216 206 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 (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