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劄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文劄記四則 (首發) 日月 一、說 曶簋銘文,張光裕先生曾經發表過,《首陽吉金》上也著錄該銘。其中的“”字,《首陽吉金》未釋,張文當作兩個字處理,上部分未釋,下部分釋為“于”字。我們認為這是不妥的,其實“”上部分的中間,依稀可見有幾個小點。“”上部分可分析為从人、从、从攴省。整個上部分當為攸字。下部分当为“金”字訛變,金字上部一般作,中間部分為一橫,但這一橫經常也作兩斜筆相交接之形。如伯公父簠(《集成》9.4628.1)“”上部作“”,己侯鐘(《集成》1.14)“”字所从“金”旁上部作“”,如果把“”、“”左下斜筆向右出頭,就和“”所从“金”旁上部“”相似。“”所从“金”旁的下部作“”,只不過是豎筆穿過底部橫畫而已。如伯公父簠(《集成》9.4628.1)“”,伯公父勺(《集成》16.9935),皆是豎筆穿過底部橫劃之例,金文中寶字所从之玉的豎筆穿透上下橫劃亦多見,可資比較。師簋(《集成》8.4325.1)“金”又訛作“(令)”,如果把“”下部的“”的兩橫筆右邊寫得相連,那麼它也會變得有些像“卩”形。 如上分析,則“”當是从攸从金的鋚,把它和康鼎“(鋚)”(《集成》,5.2786)相比較,更可證“”應該為“鋚”字。金文中“鋚”、“勒”連用習見。但也有“鋚”、“勒”各自分說的例子,如班簋(《集成》8.4341)“鈴勒”,師簋蓋(《集成》8.4283-4284)、麥方尊(《集成》11.6015)“金勒”,多友鼎(《集成》5.2835)、曾伯陭壺(《集成》15.9712)“鐈鋚”。則曶簋銘文只言“鋚”,而不言“勒”也是可以理解的。 曶簋“鋚”下的“”字,據現有的金文材料看,已經出現了好幾次,但已有的釋法就字形而言,皆不可信,應存疑待考。但“”無疑是一種旂的名稱。南宮柳鼎(《集成》5.2805)言“赤巿幽黃鋚勒”,盠方尊(《集成》11.6013)言“赤巿幽亢鋚勒”、鼎(《集成》5.2815)、?鼎(《集成》5.2819)、頌鼎(《集成》5.2827)皆言“赤巿朱黃鑾旂鋚勒”,比較曶簋““巿冋黃”,這也能從文例上旁證我們釋“”為“鋚”是可取的。 二、衛簋“” 衛簋“”字,摹本或作“”,或作“”,仔細辨認,可知兩個摹本對該字的摹寫是大致是可信的。以下立論皆以後一個摹本字形代之。衛簋“”字,朱鳳瀚先生釋為“()”,二式?簋“”字,朱先生也釋為“()”,吳鎮烽先生、李學勤先生釋?簋“”字為“(朱)”。吳、李兩先生之說可從。朱鳳瀚先生關於衛簋“”字、?簋“”字的釋法皆不可從。?盤和?盉“(佩)巿(絲)亢”、衛簋“(佩)巿亢”,二式?簋“(佩)巿亢”,三者義各有當。雖然束與朱語音相近,但與(朱)形體相差甚遠,兩者不會是同一個字,也不會是字。金文中“束”字作“”(盂卣,《集成》10.5399)、“”(不其簋,《集成》8.4328)、“”(大簋蓋,《集成》8.4299)、“”(五年召伯虎簋,《集成》8.4292)“”(?簋,《集成》8.4195.1)。這些束字中豎皆穿透圈形。與“”所从明顯不類。這些均可證“”左邊所从並非“束”,所以我們不能把它釋為“”,也就不能把它和二式?簋“()”相聯繫起來。古文中素、索兩字形音皆近,應為一字之分化。金文跟素、索有關的字形有: 索: A1(輔師簋,《集成》8.4286)索諆爵《集成》14.9091) A2(師克盨,《集成》9.4467.1) ??: B1(師鼎,《集成》5.2830) B2(秦公镈,《集成》269)(?簋,《集成》8.4317)(秦公镈,《集成》269)(師克盨,《集成》9.4467.2) A2、B2分別是在A1、B1的基礎上增加了飾筆“”,其例如同伊簋(《集成》8.4287)“”字,毛公鼎(《集成》5.2841)作“”。這種“”式飾筆,劉釗先生曾舉出多例,讀者可以參看。把“”和上述字形相比較,可知“”的左邊是未加“”式飾筆的“素”字,則“”當釋為“(素)。衛簋“(佩)巿亢”,即“(佩)巿(素)亢”,輔師簋(《集成》8.4286)“巿索(素)黃”,正可與之類比,師克盨(《集成》9.4467.1)“索(素)戉(鉞)”之“索(素)”亦是表顏色之詞。如上所述,則釋“”為“(素)”從形體上和用例上都是可行的。 三、說“者?”器 者姒方尊(《集成》11.5935、11.5936)等器之“”,周法高先生認為者下面的字是一個字,即姒字,以旁分開寫。《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釋為“者?以”,《殷周金文集成引得》釋為“者(諸)?以”,兩者釋字相同,皆當作三個字處理。羅端先生認為這個“以”是表達一個跟祭祀有關而意義目前尚不能確定的祭祀動詞,陳英傑先生認為這個“以”表示致送義。 我們認為周法高先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可惜《殷周金文集成釋文》、《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等書均未採用其說。應該釋為一字,即“?(姒)”字。司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