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技术 一、概述 1、为世界三大薯类(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 2、起源与分布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约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16世纪末传入非洲,18世纪传入亚洲。 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已分布到淮河秦岭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1982年中国栽培面积约40万公顷,总产鲜薯300多万吨。 热带地区全年均可种植。 3、用途 木薯的加工产品有淀粉、酒精及变性淀粉、淀粉糖、有机酸等深加工产品,其中淀粉是木薯最基本、最重要的加工产品。 二、生物学特性 1、木薯 :大戟科木薯属的一个种 ,本属有100多个种,木薯为唯一用于经济栽培的种,其他均为野生种。木薯可分为甜、苦两个品种类型。 2、特征 :?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浅黄色或带紫红色,柱头三裂,子房三室,绿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部,吊钟状,植后3-5个月开始开花,同序的花,雌花先开,雄花后开,相距7-10天。蒴果,矩圆形,种子褐色,根有细根、粗根和块根。块根肉质,圆锥形或圆柱形,富含淀粉。 3、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耐瘠,在年平均温度16℃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山地、平原均可种植;在降雨量600-6000mm,热带、亚热带海拔2000m以下,土壤pH3.8-8.0的地方都能生长; 最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7℃左右,日平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mm且分布均匀,pH6.0-7.5,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木薯多在矮丘缓坡、休闲耕地或零星土地上栽培,除育种工作用种子繁殖外,生产上用插条栽培。充分成熟的主茎和分枝均可作种苗,植后均能成活。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不过分贫瘠或石砾过多,不积水的土地。在常受风害的地方,宜选择在避风或有林木保护的地段种植。 整地全垦深翻,一犁一耙,深翻30—35厘米,地表平整细碎。无杂草及作物秸秆。 2、种植 (1)选用良种——品种 分枝品种:华南201、华南5号、华南8639、GR891。 不分枝或少分枝品种:华南205、南植199 GR911。 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华南8号 选种 选用充分成熟、粗壮密节、新鲜结实、芽点完整、切口有乳汁、不损伤、无病虫的主茎中下段为好。 (2)砍种 用利刀斜砍断种茎,种茎长度15—20厘米。 (3)种植期 种植期确定的依据 当日平均气温15℃以上时即可种植。 播种期:2—4月 3、种植方法 (1)、种植方式 可采用轮作、连作方式。 可采用纯种、间套种方式。间套种的方式主要有花生间套种、瓜类(西瓜、毛节瓜、南瓜等)间套种、玉米间套种、幼龄果园间套种等。 分枝品种:一般亩种600—800株,即肥力高的亩种600—700株,瘠地亩种700—800株。 不分枝或少分枝品种:一般亩种800—1000株,即肥力高的亩种800—900株,瘠地亩种900—1000株。 (2)、开行 行距0.9—1.0米。开行要求开行一致,行沟深15—20厘米。 (3)、施足基肥 亩放磷肥25公斤,农家肥500—750公斤,复合肥15—25公斤。 (4)、下种 下种方式有平放、斜插和直插。 平放即把种茎放于种植沟中,盖土3—4厘米。 斜插即起好畦后,把种茎下部从畦边插入土中,入土约三分之二。 直插即起好畦后,把种茎下部从畦面插入土中,入土约三分之二。 4、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植后3—5周,及时在缺株位置补植,以利全苗。 (2)、间苗定苗 间苗一般在齐苗后,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每株留1—2苗。 (3)、中耕除草 植后40—50天,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 植后70—8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植后100天左右,如有需要,可进行第三次中耕松土。 (4)、追肥 植后40—50天,应及早施下壮苗肥,亩施尿素7.5公斤、钾肥5公斤,结合中耕除草。 植后70—80天,施结薯肥,亩施尿素5—10公斤、钾肥15公斤,结合中耕除草。 9—10月,适当施壮薯肥,亩施钾肥5—7公斤,开浅沟施下盖土即可。 (5)、水的管理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 雨季期,如雨水过多,造成积水的,应及时排水防涝。 (6)、病虫害防治 木薯病虫害较少、危害较轻,对产量无严重影响,主要的病害有: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细菌角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