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家住平原.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前复习与探讨 1、地形有哪五种基本类型? 2、你的家住在哪种地形类型中?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重新选择居住地,你会选择哪种地形类型的地方居住?请说明理由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1节 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学目标:1、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描述,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能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新案例,确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江南瓦房 北京四合院 西双版纳的竹楼 湄公河平原的民居 合作探究1:说一说湄公河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 (探究提示:从地形、气候、河流、纬度、人口密度等因素展开讨论) 合作探究1的讨论结果小结: 【地形】 【气候】 【河流】 【纬度】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网密布,排灌便利 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地形】 【气候】 【河流】 【纬度】 水稻的习性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水网密布,排灌便利 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耐高温度、雨水丰富 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充足的阳光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合作探究2的成果总结: 人们是怎样种植水稻的?试着讲解水稻种植的过程 播种 插秧 育秧 收割 田间管理 晒谷 合作探究3的成果小结: 1.特点: 每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劳动; 精耕细作,主要靠人工完成。 2.原因: 当地生产水平较低,但稠密人口,能够满足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大量需求。 同时,高产的水稻也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水稻生产是湄公河平原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它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阅读教材P59-60,你能归纳总结出当地水稻生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民居饶稻田或河流悬空架设,以干栏式房屋独特的聚落景观 以大米为主 崇尚生活、团结互助、关爱弱者,稻作文化丰富多彩 快乐说吧… 在湄公河平原这块世界稻米的主产区。 水稻生产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内容和节奏;传统的耕作、播种与收获方式,描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共同烙了“稻作文化”的印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请你温州某地为例说说,我们的稻作文化会发生什么变化?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中国的珠江三角洲 南亚的印度河平原 课堂反馈 1.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的自然条件包括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果我们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当地人举办“谷神”节   B.大面积的麦田   C.悬空木结构民居  D.密集的水渠 温州市的温瑞平原在自然条件上与湄公河平原有很多相似之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稻田渔塘遍布。温州温瑞平原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产品种类众多,被称为“鱼米之乡”。 (1)温州温瑞平原的农民选择耕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 (2)温州温瑞平原和湄公河平原的人们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水稻,因为长江中下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都是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主,生产劳动主要靠人工完成,注重协作劳动。 湄公河的民居3 湄公河的民居1 湄公河的民居2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插秧、打谷等。 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 湿婆像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2节 机械种庄稼 教学目标:1、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描述,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能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新案例,确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