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年华中的那些身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逝水年华中的那些身影 ——山东曾经的几位文化名士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史志办公室”,最早提出编志修史的是山东著名教育家王祝晨先生。呼吁“早早动手编纂地方志”的议案,就是这位绰号“王大牛”的老教育家在1954年首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当即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和高度赞扬,作为大会第一通过案立即付诸实施,并成立了“全国地方志编修办公室”和“全国地方志筹备委员会”。 1957年6月26日至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6月30日会议休息期间,山东代表王祝晨先生邀集在京山东籍文教界资深人士,召开了一场“山东地方志编修研讨会”。中国文化界二百余位知名人士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在这么一个历史“典型时刻”,召集人王祝晨与部分文教界名士及政界人物拍了一张合影,就坐合影的这一大批“典型人物”共有55位,其中许多是这位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的老教育家早年的弟子。 时间运转,几十年过去,当年那些山东一代文化名士,对今天的我辈人来说已是颇为陌生了。 一 座谈会的合影中,前排正中就座者即是王祝晨,他左边的二位分别是夏溥斋和康生,右边的二位分别是赵建民和李澄之,这四位均是当时的显要人物。 先说下王祝晨先生。王祝晨,名世栋,字祝晨,绰号“王大牛”,是山东教育界元老级的人物,关于他的种种特立独行,学者张默生曾作《王大牛传》以记之。在山东近现代教育史上,王祝晨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人物:男女生同校同班、女教师登讲台、白话文入课本,这些在之前不可想象的,都由他“第一个吃了螃蟹”。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来济,国内如梁漱溟、周作人、沈尹默、黄炎培、陶行知等诸多知名学者来济演讲,也均为他任一师校长时所为。1927年王大牛曾投奔广州参加革命,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交谊,曾在“广东农民讲习所”讲过课,在武汉参加北伐,当过扛枪的大头兵。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曾有过请王大牛出山担任新中国教育部部长的动议,在征求其意见时,王大牛以自己年龄已大而坚辞不就。 又据传康生来山东走马上任做家乡“父母官”时,文武官员男女老少各界名士皆众星捧月前往府宅拜谒,只有长者王祝晨没有去。康生不满的对人说:“这个王大牛架子很大呀!”,从此结怨。这位于官场素以“四六不通”著称的王大牛也在不知不觉中与当时的山东政界结下了梁子。 王祝晨先生“四海论交见豪气,一门风雅喜多才”,育有一女三子留学美国。大女儿王非曼为山东第一位留美博士,长子王宏为作曲家,次子王谔曾为好莱坞导演,三子王浩则是著名华裔哲学家兼科学家,与钱学森先生是同学,是计算机数学原理奠基人,获国际“首届机械理论自动证明”里程碑奖,曾被美英两国聘为院士,王浩抗战中就读于中国西南联大,原本是研究数理逻辑哲学的,是大哲学家金岳林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上世纪50年代初,王浩为打算回国后有用武之地而涉足计算机数学领域,很快便攻克了一些多年未解的著名数学难题,被世界数学界视为奇才。1978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曾在波士顿三次会见王浩。 王大牛左右的康生、赵建民、李澄之三人,均为当年山东政界首脑人物。 左二的康生,山东诸城人,其具体故事想必妇孺皆知。不过此时“康老”尚未得志,甚至还有点灰溜溜,不仅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职务已免,也由政治局委员降格为候补委员,正“韬光养晦”于北京家中养病。 右一的赵建民,山东梁山人,时任山东省委第三书记、山东省省长。赵建民是当年封疆大吏中少有的敢说真话的耿介之士,曾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副省长,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右二的李澄之,其父李光仪为早期同盟会员。192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6月赴武汉参加北伐,后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春随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工作。时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副省长。赵建民早年就读于济南第一师范,李澄之于济南省立一中毕业,二人皆为“王大牛”当年的学生。 四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左一的夏溥斋。在合影上看,其位置之显要,不仅与省长赵建民平分秋色,且在前任书记康生之上。那么这位夏溥斋,究竟何许人也?何以尊贵如此呢? 二 实际上,当时这位夏老先生乃是京城闲士,无官无职,不尊不贵,仅为一介平民而已,但此人却是最为元老级的山东名士、奇士,为治山东近代史者不可不知的人物——当年辛亥革命山东宣布反清独立,山东巡抚孙宝琦头上的“红顶子”,据传就是此人一把摘掉的。 夏溥斋(1884—1965),山东郓城人,清季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长子,本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中年更名为夏莲居。少年时期随军帐,十八岁中秀才,聪慧过人,耿直狷介。科举入仕后,曾任直隶知州、静海知县、江苏知府等职。虽出身世宦之家,但自幼喜读康梁维新文章,素以匡时济世为怀。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山东民气沸腾。夏溥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