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我传递中国声音.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莹:我传递中国声音   微卷的白发、轻柔的语调、亲切的笑容、优雅的气质……2013年3月4日上午10时许,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大会发言人傅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历来“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瞬间增添了柔和的气息。作为人代会设立发言人30年来的首位女发言人,傅莹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为什么是傅莹   1970年,傅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她去的是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在兵团的3年,傅莹往返于兵团各个点,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为战友们放映电影。傅莹说:“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她同时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内容。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翻译室担任英文高级翻译,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进行翻译工作,这为她以后做外交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85年,傅莹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作为早期少数公派到英国的幸运儿,到肯特大学卢瑟福学院深造,并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这段经历对傅莹影响很深。那时,中西方人生活在迥然不同的环境中,“我认识到,人类的共同之处远远大于差异,完全可以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加深人民之间的理解,而不应在敌对的面具下相互排斥。这也与中国古代哲学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谋而合。我对普世的人性有了信心。”   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坚定了傅莹在不同观点之间找到交汇点的决心。无论是在参与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和谈中,还是在后来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努力中,这一决心帮助傅莹在棘手的谈判中悉心寻找利益的汇合点,提高谈判能力,打开局面。   傅莹很喜欢英国首相丘吉尔自传中的一句话:没有勤奋就不可能有聪明。当丘吉尔还是议员时,每次在议会上发言,哪怕只是提一个两分钟的问题,他都会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事情的背景。这对傅莹很有启发。直到今天,她对自己做的每一场演讲和接受的每次采访都精心准备。   其实,傅莹这种执着的个性深受父亲的影响。傅莹的父亲是内蒙古知名的文化人士,对哲学有较深的造诣,由于“文革”时受到迫害,长期住院休养,澳大利亚《时代报》记者记录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傅莹进入外交部后,每个周末都乘火车从北京到呼和浩特,然后和父亲在医院待上一天。”   辛勤耕耘多年后,1998年11月,傅莹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傅莹的3种表情   媒体宠儿、社交明星、最好的传播者,这是傅莹外交活动中3种最经典的表情。   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伦敦、巴黎等地传递时,遭到当地抗议者的阻挠。4月13日,傅莹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文章表达一个中国人的态度。在文章的开头,傅莹这样写道:在返回机场的大巴上,北京奥组委年轻的女士们,包括前奥运冠军乔,都坚定地认为是全英国的人在跟她们作对。一个女孩儿说:“这哪里是养育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国家啊!”另一个说:“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说服她们,但从她们潮湿的眼睛中我明白,我没有做到……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在奥运圣火传递频频受阻,西方媒体一边倒歪曲中国的背景下,这是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海外主流媒体发出中国的声音,反响强烈。   实际上,傅莹魅力的独特之处远不仅止于文字――她优雅端庄,幽默睿智,深得西方媒体宠爱。2007年4月,到伦敦担任驻英大使的第一周,傅莹便出席了“中英媒体论坛”,主动与媒体接触,不畏惧、不退缩。此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登门造访英国各大媒体老总,和他们喝茶聊天,希望他们能报道真实的中国。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媒体都会造访,从《泰晤士报》《独立报》到《每日电讯报》《经济学家》,都是英国中产阶级才看的媒体。因为“中产阶级是英国社会的核心,说服这部分人至关重要。”   文章只发表在主流大报上,上电视当然也有所选择,如2009年3月29日,傅莹选择了英国王牌节目Andrew Marr Show所在的英国广播公司一台,当时,傅莹满头白发,戴着眼镜,打扮考究,用流利的英文解释中国在金融峰会上的立场,希望西方不要捧杀中国。她睿智诙谐的话语时常引得主持人哈哈大笑。   在国内,傅莹常被称为“柔性危机专家”,而在英国精英阶层,傅莹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出击,打入英国主流社交圈,是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一位关注她的中国记者说。结交英国各界精英,频繁出入酒会、讲座、论坛,官方的、非官方的,到处演讲,以柔克刚,和风细雨地阐述中国政策与立场,傅莹以春风润物的方式成为了当时英国的社交明星。   任驻英大使期间,傅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