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强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期末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戏中描述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 A.西周 B.春秋战国 C.西汉 D.东汉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3.一位隐士的商人,多年来从事丝绸产销业,由于生意兴隆,从而雇用了5位技术工人协助生产。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 4.“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B.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5.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皇帝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该图绘制的首要条件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6.新航路开辟后,早期的殖民活动出现。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先后是 ( ) A.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B.西班牙、荷兰、英国 C.西班牙、法国、英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7.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 城市,所以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蒸汽机 A.能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是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D.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8.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出现并发展 9.张謇是晚清状元。右图是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 下列相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 B.一战期间获得丰厚的利润 C.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兴衰D.浓缩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艰辛 2,4,610.据记载:1903-1908年,中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就有41.3家,1916-1919年更是达到年均24.6家。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 ) 2,4,6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建设厂的限制 ②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 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1.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港、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 2.37Kg 538.3Kg 4Kg 发电 2.76Kwh 2949Kwh 10.9Kwh 为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掀起大炼钢运动 12.中国曾流行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象,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应出现于 ( ) A.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3.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