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与护理.docVIP

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与护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VSD技术对17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并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6例创面植皮后愈合,1例瘢痕愈合。结论:运用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过程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植皮的成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预防伤口的感染。   【关键词】VSD;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24-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该技术最先由Fleischmann博士于1992年首先提出,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经过近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VSD技术已成为处理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我科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经过细致入微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2~62岁,平均48岁;临床诊断:前臂毁损伤3例,下肢皮肤严重撕脱伤伴感染5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创面5例,骨筋膜室综合症术后严重感染1例,重物砸伤3例;缺损面积:5cm×7cm~22cm×37cm,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创面污染重。经2-4次负压引流治疗后予以植皮创面愈合。17例患者随访3个月,全部创面愈合良好,均无局部并发症。   1.2方法: 常规彻底清创,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肌腱等,将VSD敷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后覆盖创面,较大缺损可用“串联法”,敷料边缘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VSD敷料外覆盖半透膜,引流管接负压装置,负压调节在125mmHg-450mmHg之间,5~7天拆除VSD敷料,肉芽组织生长饱满,鲜红嫩活,随即植皮闭合创面,否则继续VSD引流,直至创面新鲜再行植皮手术,修复创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宣教到位: 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VSD的相关知识,VSD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此种治疗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2.1.2物品准备: 监护仪,负压吸引器,引流瓶,血管钳2把,根据术后体位准备多个垫枕,将吸引器连接好并检查功能是否良好。   2.1.3皮肤准备: 术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去除周围皮肤的死皮、油脂,尤其是创面周围15cm处。   2.2 术后护理   2.2.1基础护理: 取平卧位,患肢抬高,根据情况给予卧气垫床,在易受压部位如足跟、可用小垫枕垫高、悬空,并2h协助翻身。在翻身过程中妥善固定引流管,勿使引流管受压、牵拉而阻断负压引流[1]。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预防呼吸道、压疮等并发症。   2.2.2保持有效引流的护理: 患者回病房,应立即检查透明膜是否完整,有无漏气现象,各引流管做好标识,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最终并为一个出口,立即接通负压源,用手掌轻压VSD,这样使贴膜过多渗液吸出。调整压力为-125-450 mmHg,如果引流管堵塞,可用5-10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通畅。引流管的长度以90~120cm为宜,引流瓶低于创面20-30cm,保持有效引流的关键在于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每天大夜班更换引流装置,流程如下:护士先用2把血管钳对夹引流管远端,关闭负压源,更换引流瓶,重新安装引流瓶后,松开血管钳,打开负压源,观察负压是否在正常范围方可离开。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引流管不能高于创面。   2.2.3创面护理: 定期观察患肢情况,患肢末端外露部分是观察的重点,包括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温度、创面有无异味等等,如合并严重的血管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颜色、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师给与处理。   2.2.4疼痛护理: 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护士可根据疼痛测量方法[2],使用数字评价量表对患者实施疼痛评分,每4小时评估一次,根据评分结果给予不同的镇痛方法,同时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   2.2.5每班观察与交接的重点: ①负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25-450 mmHg )。②VSD敷料是否鼓起(存在漏气)。③引流管管型是否存在。④有无大量新鲜血液吸出。如有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2.3 健康宣教   2.3.1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支持,患者创面大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