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6.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素材 旧人教版.docVIP

高三历史:6.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素材 旧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第五节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也称达靼、达达、塔塔儿。开始,鞑靼为突厥统治下东北地区的一个部落。突厥政权崩溃后,鞑靼逐渐强大起来。辽、宋、金时期,鞑靼(塔塔儿)成为漠北地区的重要部落。蒙古兴起后,鞑靼与之为仇,后为成吉思汗所征服,遂融入蒙古族之中。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覆灭后,元顺帝北逃草原,史称北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为部下所杀,北元内部陷入混乱,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其中,以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为中心,活动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以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一部,称为鞑靼。后来,有些人也泛称中国北方各民族为鞑靼。   瓦剌   明朝时期,对西部蒙古各部的总称。元朝时称为“斡亦剌”,清朝时称为卫拉特、厄鲁特、额鲁特。明初,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明英宗时,瓦剌首领也先曾统一蒙古各部,进攻明朝,俘虏了明英宗。后来,也先杀脱脱不花汗,自立为大元天盛可汗。1454年,瓦剌内讧,也先被杀,瓦剌势力衰落。   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明末清初之际,喀尔喀蒙古主要为三大部:即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清军入关前,喀尔喀三部就与清朝建立了臣属关系。1725年,土谢图汗部中又分出了三音诺颜汗部,喀尔喀蒙古成为四部。1733年,清政府设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统辖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喀尔喀蒙古居于蒙古高原北部,所以称漠北蒙古,也称外蒙古。   漠南蒙古   即今内蒙古。漠南蒙古是元朝后裔分居之地。明末清初之际,皇太极招抚了漠南蒙古科尔沁、翁牛特、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克什克腾等部,打败了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使漠南蒙古臣服于清。   漠西蒙古   漠西蒙古明朝称为瓦剌,清朝称为厄鲁特蒙古。共分四大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从杜尔伯特部中分出的辉特部列为四部之一。漠西蒙古游牧于现在的新疆、青海一带,四部互不统属。清初,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强大后经常裹胁各部发动叛乱。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同厄鲁特蒙古的分裂势力进行了斗争。乾隆二十二年,最后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   准噶尔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曾游牧于天山北路,后以伊犁为中心,势力达到天山南路。在清代,准噶尔部上层贵族噶尔丹等,勾结沙俄发动叛乱。清政府曾于1690年至1757年间多次出兵,才将其平定,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噶尔丹   噶尔丹(1644—1697),清朝初年准噶尔部的首领。1671年(康熙十年)杀其侄索诺木阿拉布坦,自立为准噶尔汗。他南下侵占回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诸城郭,占领南疆;又勾结沙俄,制造分裂,发动叛乱。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出兵打败喀尔喀蒙古诸部。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又进犯内蒙古,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被清军击败。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又在土拉及克鲁伦两河上源之间的昭莫多被清军给以歼灭性打击。次年因兵败势孤,众叛亲离,服毒自杀。   回部   回部一词来源于回纥。唐朝时,回纥本信佛教。后来,伊斯兰教盛行于中亚地区,回纥西迁后,逐渐改奉伊斯兰教。元朝起初认为回纥为西方大国,又信奉伊斯兰教,因此称伊斯兰教为回纥教,简称回教。信奉回纥教者即称为回纥,后又讹传为回回。元朝时,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阿拉伯人与中国汉、蒙、维吾尔等族通婚形成的民族,称为回族,就是由于他们信奉回教,所以称为回族。维吾尔族是回纥的后代,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明清时维吾尔人也称为回回人。清代对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多加回字,如称维吾尔族为“缠回”,东乡族为“东乡回”,撒拉族为“撒拉回”。因此,清代称以维吾尔族为首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各部落为回部。称这些民族聚居的天山南路为回疆。   大和卓与小和卓   “和卓”是对伊斯兰教上层分子的称呼。大和卓即布那敦,小和卓即霍集占,两人都是南疆维吾尔族的宗教首领。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时,曾将他们囚于伊犁。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军攻占伊犁,大小和卓因而获释。布那敦被遣回叶尔羌,霍集占仍留居伊犁。他们为恢复过去的统治权力,不久发动了反清叛乱。初期南疆各地皆起而响应,一时从者达数十万之多。1758年,清军进入南疆,几次战败。后来,由于大小和卓在各地“虐用其民,厚敛淫刑”,维族人民痛苦不堪,人心离散,纷纷倒向平叛部队。1759年,清军在当地人民的大力协助下,打败大小和卓。二人逃往巴克达山,被当地首领擒杀,首级也被送献清廷。   土尔扈特部   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原游牧于新疆塔城西北直至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1628年,土尔扈特部由于受准噶尔部威胁,向西迁移,经3年时间至伏尔加河下游。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