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改良术与传统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并与传统手术对比,为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最佳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术方案将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2,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和改良组(n=33,接受微创改良手术治疗),于出院时分析两组的常见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膀胱功能、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恢复时间,近期疗效,出院后1年随访其远期疗效,住院期间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常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期间近期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院后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发热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均较低。改良组疾病控制率为96.97%,远高于传统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术后的脊髓空洞长度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微创改良术的远期疗效较优,并发症较少,可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 微创改良术; 传统手术;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随访
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畸形,主要特征为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一般会合并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1]。胚胎时期导致的枕骨发育不良,导致后颅凹容积相对狭小,因此造成小脑幕向上飘移,继发形成小脑扁桃体下疝[2]。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者一般会伴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首选手术治疗[3]。通过手术可解除小脑扁桃体下疝对脑干及小脑的压迫,同时恢复枕大孔区脑脊液循环通畅,缓解神经系统症状[4]。目前,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类型较多,但对每种手术的适应证及疗效还存在争议。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实施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切除,同时联合后颅窝充分减压及硬膜减张缝合,得到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14~63岁,平均(42.7±9.6)岁;病程为30 d~19年,平均(7.4±4.8)年;小脑扁桃体峡下疝深度3~18 cm,平均(9.5±6.7)cm;空洞腔长度为2~12节段,平均(7.1±5.3)节段。具体分型:枕大孔区受压型27例,发作性颅内压增高型17例,脊髓中央部受损型9例,小脑型7例,球麻痹型5例。纳入标准:(1)初诊初治患者;(2)合并不同程度脊髓空洞;(3)枕大池部位减少或消失;(4)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随访资料不完整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2例和改良组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采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后颅窝充分减压)。改良组采用微创改良手术,具体步骤:于外隆突至第3颈椎棘突连线处行枕下后正中直切口,依次显露枕骨鳞部、枕大孔及寰椎后弓;咬除枕骨鳞部、枕大孔后缘及寰椎后弓后,切除增厚的寰枕筋膜;显微镜下辅助切开硬膜,依次分离硬膜内层、松解蛛网膜,纵形切开小脑扁桃体表面的软膜,软膜下吸除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缝合软膜后行第四脑室正中孔处的黏连松解,保证第四脑室正中孔处的脑脊液引流通畅;术中保持小脑扁桃体表面软膜完整,止血后,采用人工硬膜修补材料缝合硬膜,钛板修补颅骨缺损。术后密切监视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出院时分析两组的常见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膀胱功能、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恢复时间,近期疗效,出院后1年随访其远期疗效,住院期间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疗效评价标准见参考文献[5]。改善: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稳定: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或体征加重。将改善+稳定计为疾病得到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常见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 传统组的神经功能、膀胱功能、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恢复时间与改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一般指标 改良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