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血脂水平与抗病毒疗效分析.docVIP

慢性丙型肝炎血脂水平与抗病毒疗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丙型肝炎血脂水平与抗病毒疗效分析   【摘要】我国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率日渐增加,目前临床中治疗的最佳方法是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行抗病毒治疗。近年来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血脂水平的研究均颇有价值。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血脂水平;抗病毒;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56-01   慢性肝病的致病因子即丙型肝炎病毒,其与肝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相关调查显示,急性丙肝患者中约75%都会转变为慢性感染,其中20%的患者在十年后会发展成为肝硬化,且每年约有2.8%的肝硬化患者转变为肝癌,因此早期对肝炎进行干预治疗极为重要[1-2]。笔者为此阅读大量文献并通过一系列研究,现综述总结如下。   1流行病学分析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传播,是一种对肝脏有较大影响的传播性传染病。慢性丙型病毒的感染会导致肝癌及严重、致命性的肝病,若未及时诊断及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又因其由血液进行传播,所以多数传播与被病毒污染的血液、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密切相关,其主要危害因素包括血液透析,输血,未严格消毒的检查器械及侵袭性操作等[3]。   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症状较轻微,常表现为腹胀、食欲欠佳、容易疲劳等,有时也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显示肝功能相应指标呈现反复波动,且HCV的RNA病毒呈持续阳性[4]。   2慢性肝炎病毒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2.1慢性丙型肝炎与TG 丙肝内核心蛋白对甘油三酯的转移蛋白(MT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TP作为限速酶的一种,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组装过程有重要影响,其失活后会引起甘油三酯(TG)沉积,导致脂肪化的发生,影响患者血脂水平[5-6]。童光东等学者经研究发现[7],HCV核心蛋白表达后会降低MTP活性,但不会影响MTP的积累,可抑制MTP介导作用的TG经由供体转运到受体囊泡内,导致大量TG堆积发生脂肪化,从而影响患者血脂水平。   2.2慢性丙型肝炎与HDL-C 秦红波,张海阳等学者研究发现[8-9],HCV的核心蛋白可抑制MTP活性,而MTP可转运TG进入新的代谢活动。因此,在MTP活性被抑制后,外源性TG转运显著减少,且会减弱肝脏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及代谢,导致血清高密度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2.3慢性丙型肝炎与其它脂质代谢调节物质 相关文献报道[10-12],HCV基因3型核心蛋白多态性致使细胞内部脂质水平显著升高,引起脂质转运及代谢障碍,致脂肪化而影响血脂水平。孙丽杰等学者经研究报道[13],HCV非结构蛋白NS4B可增强脂肪酸合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且能增强其相关介导物质的转录活性。这些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对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的调节在HCV脂肪化及血清中的血脂水平有重要影响。   3慢性丙型肝炎与TC、TG代谢的相关性   Dong Hyun Sinn等学者研究发现[14],大量HCV病毒于肝脏细胞中进行复制,产生的结构蛋白引起载体蛋白(apolipoprotein,apo)B的合成率、低密度脂蛋白的组装能力降低,最终致使TG的分泌减少,沉积在肝细胞中致脂肪化,从而影响感染者血脂水平。另一些研究则认为[15-16],HCV核心蛋白通过影响脂类基因蛋白的表达及转录,干扰TG、TC代谢,引发脂肪化而影响了患者血脂水平。最新研究发现,传染性相对较低的颗粒能从最初感染的干细胞中恢复传染性,但其机理还待进一步研究。   4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会引起机体脂代谢紊乱,相关基础研究已证明肝细胞感染HCV的进入、复制、分泌等过程,其扰乱机体脂代谢从而引起肝细胞脂肪化、胰岛素抵抗及低脂血症等。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低血脂症状。丙肝相比乙肝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目前并没有一种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丙肝病毒后,其会持续损伤肝脏功能。目前,主要是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对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通过对不同磷酸化形式的介导,来改变抗炎症及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17]。干扰素对病毒的抵抗作用并不依赖其本身,而取决于其诱导的干扰素受体、蛋白质等的结合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信息转换。干扰素可抑制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病毒复制,而对未感染病毒的细胞则无影响[18]。但因HCV的影响因素为丙型肝炎病毒水平/变异、干扰素抗体、感病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因此干扰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David R Booth等经研究发现[19],治疗中干扰素的使用会引起患者体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笔者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的TG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