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病毒的感染及检查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和免疫性的持续时间 *抗原结构单一稳定,或引起全身感染并有明显病 毒血症者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或终身免疫。 * 抗原型别较多、易变、不稳定,或仅有粘膜表面 感染,则机体获得的免疫力较短暂,易再感染。 采集标本:初期、明显部位 2. 标本处理:加抗生素 3. 冷藏速送 4. 血清学检查的标本应采取双份血清送检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 二)常规分离与鉴定 动物接种 鸡胚接种 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培养 三大培养方法 鸡 胚 培 养 组织培养瓶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细胞团缩、裂解、肿胀、变圆 细胞融合或聚集成葡萄串样等 1、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2、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 —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生存过的痕迹 — 组装过剩的衣壳等结构 — 多位于细胞胞浆内胞核表面 4、病毒的干扰作用 3、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 依据为血凝素与红细胞的结合 — 检测正粘病毒与副粘病毒的间接指标 狂犬病毒包涵体 (Negri body) 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 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后,产生的局限性病灶 — 产生的局限性病灶由一个感染性病毒体 复制形成的,称蚀斑形成单位 — 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毒量以每毫 升的蚀斑形成单位PFU来表示。 蚀斑试验 病毒数量和感染性测定 ID50 或 TCID50 病毒感染鸡胚、动物或细胞后,引 起50% 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量。 光镜-----包涵体 电镜 免疫荧光 ELISA 分子生物学技术 Southern blot杂交 PCR Northern blot杂交 三)病毒的快速诊断 四)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免疫扩散等 二、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用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或用具有病毒特异性的抗体、细胞因子等被动获得抗病毒免疫。 主动免疫制剂包括各种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包括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制剂(IFN、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 核苷类药物 --- 被磷酸激酶作用后,掺入子代病毒DNA, 造成病毒基因组缺陷 三、抗病毒治疗 1、抗病毒的化学制剂 非核苷类似药 --- 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或RNA反转录酶活性 --- 甲酸磷霉素、奈韦拉平 --- 阿糖腺苷、无环鸟苷、迭氮胸苷,利巴韦林 金刚烷胺 蛋白酶抑制剂 --- 阻断病毒包膜与溶酶体的结合,抑制病毒脱壳 --- 抑制蛋白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 赛科那瓦、英迪那瓦 --- 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疗 2、新抗生素类 新霉素B 真菌产物 放线菌产物 --- 阻断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干扰病毒RNA的复制 3、干扰素、干扰素诱生剂 干扰素 干扰素诱生剂 ----- polyI:C、甘草甜素、芸芝多糖 基因治疗 ----- 反义寡核苷酸、干扰RNA、核酶 4、其他抗病毒制剂 中草药 1、简述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2、简述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及各型的特点。 3、从细胞水平出发,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4、什么是干扰素?简述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病毒 机制。 5、病毒的分离培养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预习: 真菌学 思考题 * * *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一)病毒感染的来源 — 主要来自外环境 — 传染源为患者、携带者、带毒动物及中间宿主 — 医源性感染 二)病毒感染的途径 — 呼吸道 — 消化道 — 眼及泌尿生殖道 — 破损的皮肤 — 血液 — 胎盘及产道 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 — 通过胎盘、产道、生殖细胞、哺乳等,由亲代传给子代 — 主要见于发生病毒血症或病毒与血细胞紧密结合的感染 — 常见于风疹病毒,CMV,HBV,HIV等 三)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 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向外播散病毒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急性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 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还可能与一些免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有关。 原因: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