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   【摘 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然而与乳腺导管扩张及阻塞有直接关系,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疾病主要分为肿块型、慢性瘘管型及急性脓肿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均痊愈。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病情复杂,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易反复,因此临床治疗要针对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18―01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常见成人乳腺炎性病症,是由导管感染、先天性乳头内线、排泄不畅等导致乳晕下大乳管内扁平上皮阻塞或化生,大量细菌侵入输入管并大量繁殖而引起[1]。非妊娠、哺乳期中青年妇女是多发人群,病情复杂且隐匿、疾病反复发作,因此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治疗若不及时可导致病情长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笔者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7.4±2.8)岁,病程12天-7年,平均病程(2.39±6.35)年,其中已婚46例,未婚10例,有哺乳史35例,未哺乳21例,患病部位:左侧27例,右侧24例,双侧5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瘘管及发热等症状,具体构成比见表一:   1.3临床分型   乳房肿块型:乳房无痛或者出现轻微痛肿块,肿块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炎性表现,未出现全身症状,对患者乳房肿块进行体检时发现肿块边界清晰,局部出现轻微或者不明显压痛。急性脓肿型:乳房出现明显急性炎症表现,或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通过对乳房肿块进行检查可发现肿块波动,部分患者脓肿自行穿破,全身出现明显炎症患者可见发热。慢性瘘管型:乳晕周围或者相邻乳晕部位出现长时间不愈瘘管或窦道,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慢性压痛肿块。   1.4方法   采用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肿块型患者:未出现急性炎症者,切除肿块并同时引流扩张乳腺导管,切除周围炎症组织。急性脓肿者: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切开脓肿并引流,术中对已经病变或者可能病变的导管进行刮除,避免病情复发。慢性瘘管型:切开并扩大引流瘘管,必要时可对瘘管及其周围的炎症组织、乳腺导管进行扩张及彻底切除,同时根据患者切面具体情况进行缝合,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延期缝合切口。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均痊愈,治愈率为100%,其中复发11例,复发率为19.6%。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较低,然而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联:1.乳头畸形或内陷导致导管开口出现扩张、异常及狭长等情况,继发炎症感染。2.乳腺导管扩张或阻塞,正常状态下,大乳管靠近乳头的开口部位出现膨大部分,且出现鳞状上皮细胞,其他均由柱状上皮细胞覆盖,当临床细胞内延伸,管腔受到鳞状上皮细胞角化碎屑及磷脂的刺激而出现阻塞,导致关闭出现破损,乳管周围出现感染或炎症[2]。3.厌氧菌感染等导致的特殊感染情况亦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4.外伤性脂肪坏死,外伤会对患者脂肪细胞造成一定影响,出现破裂坏死及血供障碍情况,导致浸入炎症细胞。疾病临床症状及病史均不具有典型性,临床症状主要依靠乳房肿块诊断,误诊率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断时要掌握疾病的诊断要点:患者多为20-40岁非哺乳期女性,病史较长,病情反复,炎性囊肿、乳房囊肿、长久不愈瘘管,患者炎性反应轻微,通过细胞针刺细胞学及影响学检查可明确,从而排除肿瘤。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1.乳房肿块型,此类患者在临床中占有较大比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炎症症状,质坚硬且边界模糊,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常与乳腺癌混淆。2.慢性瘘管型,患者长期伴随明显的疼痛史,出现乳房反复炎症,部分患者有手术引流史,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多发性瘘管及乳房变形。3.急性囊肿型为典型急性乳腺感染,病变较为局限,大部分患者未出现发热情况,或者维持低热,临床检查时仅会出现几次波动感,部分脓肿可自行破溃。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难以及时诊断发现,容易忽视。对于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