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doc

中医药在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在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树春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临床有证据表明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从而在学术上得到更多地关注。十余年来,针对慢性鼻—鼻窦炎所采用的功能窥镜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是确认的,且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我们临床中仍然可以看到经过系统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部分患者,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术后一段时间后仍会出现术腔及窦口粘膜水肿,囊泡或息肉复发,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有的较多的鼻腔脓性分泌物或长期鼻腔干燥不适等情况发生。在近5年中,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对术后有以上情况出现的106例患者加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并在鼻内窥镜下观察术腔治疗前后的相应的变化,以探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并巩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历来源2003年8月—2008年6月患者共106例,慢性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全部病例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诊断,其中58例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约占55%。 106例患者其中本院术后患者37例,外院术后69例,男性57例,女性49例,年龄21—58岁,病程1.5年—11年,术后2周-3个月,其中4次手术4例,3次手术9例,2次手术31例;二次手术患者约41.5%。全部病例术后均采用了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方法(抗生素,泼尼松及类固醇鼻喷剂,鼻内镜下术腔的维护,术腔冲洗等),仍感鼻塞伴粘脓涕者,鼻塞语声重,并有涕倒流者及鼻干痛嗅觉下降者;鼻内镜下显示:术腔上皮化,窦口通畅,但鼻腔、窦口及窦内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14例;术腔囊泡并发小息肉伴脓性分泌物,引流欠佳31例;术腔粘膜及鼻甲苍白水肿,囊泡并发小息肉或后鼻孔有水样分泌物存留52例,术腔上皮化,窦口通畅,但粘膜干燥,或有结痂9例。 1.2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根据鼻内窥镜观察术腔粘膜和分泌物的色泽性状具体变化、全身情况及舌苔脉象,采用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全部病例依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 肺脾气虚型:窥镜下可见鼻腔及窦口粘膜色淡并水肿, 或兼囊泡小息肉,鼻咽部粘膜水肿或并炎性肉芽增生,后鼻孔有水样分泌物存留,治法:益气通阳,化湿宣窍,黄芪桂枝五物汤与麻黄附子细汤和方加减,基本用药:黄芪、.防风、麻黄、细辛、辛夷、桂枝、乌附片、白芥子、生薏米、茯苓、菖蒲、白芍、柯子等; 邪毒留滞型(脾气虚弱加伴脾胃湿热):窥镜下可见术腔囊泡小息肉或已上皮化,鼻腔、窦口及窦内有脓性分泌物,治法: 益气托毒排脓,用透脓散加减,基本用药:生黄芪、防风、辛夷、白芥子、生薏米、茯苓、青黛、花粉、皂刺、当归、白芷等;肺肾不足型:证见鼻干痛不适, 嗅觉减退或消失,窥镜下可见术腔上皮化,鼻腔宽敞,窦口通畅,粘膜干燥,或有结痂, 治法:养血活血,滋养鼻窍,四物汤清燥救肺汤和方加减基本用药:当归、白芍、赤芍、沙参、阿胶、丹皮、桑叶、花粉、蔓荆子、阿胶珠、葛根等。以上各证型分组,每诊7—14付草药,水煎服,8周内每日一付,8周后可根据病情酌减,治疗时间12—24周,前两组部分患者局部使用鼻喷激素如伯克纳、雷诺考特、辅舒良或内舒拿,每日1-2喷,日一次,用药1-3个月。对术腔囊泡并发小息肉均不作清理,每1-2周行鼻内镜对照检查一次,评估病情变化。 2.结果 2.1疗效及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 106例手术疗效按1997年海口标准进行评定,全部患者均随访20-24周,以术后20- 24周鼻内镜检查为准。 服药治疗后2周2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窥镜下观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24周后临床症状及窥镜下观察总有效率89.6%。详见表1表2。 表1 治疗后2周天疗效评价比较 证型分组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肺脾气虚组 52 27 25(48.1) 51.9 邪毒留滞组 45 21 24(53.4) 46.6 肺肾不足组 9 1 8 12.5 表2 治疗后24周疗效评价比较 证型分组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肺脾气虚组 52 37(71.1) 11(21.2)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