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ocVIP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摘 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特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引起进展性的严重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果不治疗,则进展为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诊断的1 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治疗;大环内酯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1-0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 是一种特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病理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邻近小叶中心的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则进展为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正确诊断及治疗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本文报告1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报告   刘某,男性,6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活动时气喘3年,加重5天”于2013 年2月12日入院。既往“鼻窦炎”病史10余年。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在本地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每年均需多次抗感染治疗,每次治疗后症状可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近3年来出现喘息,活动时明显,休息可减轻。5天来因气喘加重,休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 T: 37℃,P:108次/分,R: 26次/分,BP: 90/58mmHg,SPO2:53%。颜面、甲床发绀,轻度杵状指,双肺可闻及散在湿性?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7.26,PaCO2 68.7mmHg ,PaO2 40.7mmHg。肺功能: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占预计值31%,FEV1 /FVC 42.1%),舒张试验阴性,痰培养阴性。C反应蛋白41.59mg/L、血沉、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风湿全套、输血前全套及血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肺型P波”;门诊胸片提示:双肺间质病变。入院后胸部CT 示: 双肺弥漫性细小结节影伴树芽征,双肺散在支气管扩张( 见图1、图2),考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及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同时予氧疗、多索茶碱、沙美特罗特/氟替卡松等治疗,肺CT阅片后考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加用阿奇霉素0.5每日1次治疗;10天后咳嗽、喘息症状好转,复查血气分析: pH 7.36,PaCO2 58. 1mmHg,PaO2 55.5mmHg。两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及左氧氟沙星针,出院后仅阿奇霉素0. 25,1日1次口服,建议家庭氧疗,但受条件限制,患者未执行。2月后电话随访,病情稳定。   2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iffuse panbrochiolitis,DPB) 是一种特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随着疾病逐步进展,导致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但不同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1963 年由日本的Takizawa 教授首先描述了其临床及X 线表现,1969 年山中、本间、谷本最先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提出了DPB 的概念,1989 年成为世界公认的独立疾病[1]。年龄分布高峰在40-50岁之间,无明显性别差异,2/3的患者无吸烟史,也无有毒烟雾吸入病史。本病多见于东亚各国,日本、中国、印度、韩国有较多报道[2],在美国[3]、澳大利亚[4]等地有散在的病例报道。根据日本近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其发病率可能呈下降趋势[5]。DPB 的发病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从遗传基因上,研究发现日本人HLA-B54 ( 人类白细胞抗原B54)等位基因与DPB 发生密切相关;韩国人HLA -A11( 人类白细胞抗原A11)与DPB 发生密切相关;而中国可能由于人口地域分布关系,在南方HLA-A11与DPB发生有关,而在北方则是HLA-B54[6]。最近日本学者认为最有可能的疾病易感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的2个HLA位点之间,并在该区域成功克隆出新的特定的泛细支气管炎相关黏样蛋白1、2的黏样蛋白基因[7]。   尸体解剖发现DPB大体解剖特点为肺组织截面实质区域小的淡黄色结节改变,这些结节由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构成。这种炎症反应累及细支气管周围组织,但肺泡壁不受累[8]。显微镜下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邻近小叶中心的慢性炎症,伴有典型的间质泡沫组织细胞堆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白介素-8、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在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9]。DPB影像学改变,胸部X 线典型表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