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3.7祝福第一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docVIP

2012高中语文 3.7祝福第一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7 祝福 教案第一课时(07版鲁人必修三) 鲁迅 教学目标 1、倒叙手法 2、主人公人物性格及形成原因;环境描写 3、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地拒绝。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来学习<<祝福>> 二、字词:  悚sǒng:害怕?  ? 瑟瑟sè:颤抖的样子  咀嚼jǔjué  渣滓zhāzǐ? 蹒跚pánshān ??  踌蹰(躇)chóuchú   荸荠bíqí  怔zhēng  窠kē???  谬miù 芥jiè   骸hái ?   颊jiá ?   墺ào ??    ? 三、补充资料:  <1>祝福    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1)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伦:旧指君臣(有义)、 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五种伦理关系。 (2)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一种道德标准。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品德)、妇言(言谈)、妇容(仪态)、妇功(女工) 小幽默:现在社会男女平等了,三从四德有了新义。 1、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 2、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 3、完美丈夫:干家务是大力士,关心妻子象护士,辅导孩子象博士,钱包起码象雅士,听唠叨时当自己是传教士。 四、信息筛选 <1>“祝福”原本是地主和有钱人家在年底祈求幸福的风俗,今年的“祝福”办得热闹、吉利吗? ―――不,祥林嫂偏偏在这时死了。 <2>谁是凶手,先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死前,有没有目击者?  2、她死前说过哪些话?  3、她是什么样的人? ―――讨论:明确 1、昨天下午,和“我”说过话。 2、三个疑问(魂灵的有无)  ①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②那么,也就是有地狱了? ③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3、――她不是鲁镇的人(回忆) ①初到鲁镇(开端)②被逼改嫁(发展)③再到鲁镇(高潮) 问1:“结局”是什么? ――寂然死去(结局、眼前);祝福景色和“我”的感受(尾声、眼前) 问2:这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这是什么手法? ――倒叙(把悲惨结局放在前) 作用:①造成悬念。她是什么人,死前为何会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 ②造成浓厚的悲剧气氛,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③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的反封建的主题(死后,引起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 问3:为何要选择“我”作为叙述人? ――我: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也有软弱的一面。文中“我”是线索人物(小说中的“我”有虚构成分,不能说是“鲁迅”) ①“我”是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命运的人。 ②“我”用知识分子的理性来对现实冷漠的刻画,更能揭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一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软弱,普通的民众态度又会怎样呢?) 4、分析死前的疑问 <1>一家的人: 第一任丈夫:比她小十岁(当时15岁左右),打柴,春天死去的。 ? 第二任丈夫:贺老六,得伤寒死去。(被卖改嫁、春天) ? 儿子:阿毛,暮春被狼衔去。(痛失爱子) ? 问1:祥林嫂死、迎新年(春)。这里反复提到“春天”,有何作用? --春天是幸福、希望的象征,但祥林嫂的命运转折总发生在春天,可见作者的反语特色是很浓的。 问2:这三次打击,她承受得了吗?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肖像、神态描写(三次) (1)第一次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家的遭遇) (2)第二次到鲁镇 肖像、神态: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