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6高考系列_解析几何(学生版)配教师版.doc

备战2016高考系列_解析几何(学生版)配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几何 一、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时可能出现的向量内容: (1) 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或; (2) 给出与相交,等于已知过的中点; (3) 给出,等于已知是的中点; (4) 在中,给出,等于已知是中边的中线; (5) 给出,等于已知与的中点三点共线; (6) 给出以下情形之一: ; 存在实数; 若存在实数,且,使等于已知三点共线. (7) 给出,等于已知是的定比分点,为定比,即 (8) 给出,等于已知,即是直角,给出,等于已知是钝角, 给出,等于已知是锐角, (9) 给出,等于已知是的平分线 (10) 在平行四边形中,给出,等于已知是菱形; (11) 在平行四边形中,给出,等于已知是矩形; (12) 在中,给出,等于已知是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3) 在中,给出,等于已知是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14) 在中,给出,等于已知是的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15) 在中,给出等于已知通过的内心; 二、熟悉下面的一些结论: (1)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2) 以为渐近线(即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为参数,≠0). (3) 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4) 共焦点的圆锥曲线系的方程为:,当时,为共焦点的双曲线系; 当时,为共焦点的椭圆系; 当时,无轨迹. (5) 椭圆、双曲线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为,抛物线的通径为,焦准距为; (6) 通径是所有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中最短的弦; (7) 若抛物线的焦点弦为AB,,则; (8) 若OA、OB是过抛物线顶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则直线AB恒经过定点 三、求轨迹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的常用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曲线形状明确,方程形式已知(如直线、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等),常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 另一类是曲线形状不明确或不便于用标准形式表示,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直译法:将原题中由文字语言明确给出动点所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翻译成由动点坐标表示的等量关系式. (2)代入法:所求动点与已知动点有着相互关系,可用所求动点坐标(x,y)表示出已知动点的坐标,然后代入已知的曲线方程. (3)参数法: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的引入,使所求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确立,消去参数得坐标的直接关系便是普通方程. (4)交轨法:动点是两条动曲线的交点构成的,由x,y满足的两个动曲线方程中消去参数,可得所求方程.故交轨法也属参数法. 平行四边形ABCD中,A(0,0),,点D在以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点P分的比为2: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例2(2008江西高考题)设点在直线上,过点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定点. (1) 求证:三点共线;(2) 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试求的重心所在曲线方程. 例3 过点M(1,2)作双曲线的弦AB,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 例4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点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 (1) 若动点满足(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点的轨迹方程; (2) 在轴上是否存在定点,使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5 设,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的交点,且与双曲线的渐近线交于、两点 求直线的方程;当变化时,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例6 已知过点(0,1)的直线l与曲线C:交于两个不同点M和N. 求曲线C在点M、N处切线的交点轨迹. 四、焦点三角形 焦点三角形(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利用第一定义和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设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焦点的面积为. 则在椭圆中, =,且当即为短轴端点时,最大为=;,当即为短轴端点时,的最大值为bc; 对于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有:;. 例7 如图,M(-2,0)和N(2,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P满足:(1) 求点P的轨迹方程;若,求点P的坐标. 例8 (2010江西)设椭圆:,抛物线:.设,又为与不在轴上的两个交点,若的垂心为,且的重心在上,求椭圆和抛物线的方程. 五、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1) 判断直线l与圆锥曲线C的位置关系,可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曲线C的方程,消去y(也可以消去x)得到一个关于变量x的一元方程ax2+bx+c=0,然后利用“Δ”法; (2) 有关弦长问题,应用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设而不求; (3) 有关弦的中点问题,除了利用韦达定理外,要注意灵活运用“点差法”,设而不求,简化运算; (4) 有关垂直关系问题,应注意运用斜率关系(或向量方法)及韦达定理,设而不求,整体处理; (5)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