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 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张机)所著的 《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被后人尊为医中之圣的医家是——张仲景 张仲景奋发学医——“乃勤求苦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4.《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金匮》两部分,伤寒主论外感热病,兼论内伤杂病;《金匮》主论内伤杂病,兼论外感热病 5.《伤寒论》全书十卷,共397条,22篇,113方(实际为112方,其中有一方只有方名,没有药物) 6.《伤寒论》有两种版书,一是宋版本,二是成注本。宋版本原刻本已佚失,今有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又称赵刻本。成注本是金代成无己注解的。原书杂病部分后经整理为《金匮要略》 7.《伤寒论》的价值——一是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体系。二是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三是立法严谨,处方精湛,具有典范作用。 8.《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如《内经》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所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是五种中的伤寒。如《伤寒论》所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9.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 10、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是指———《伤寒论》的六经。 11.六经病证的纲领——— 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⑵阳明之为病,胃肠实是也。 ⑶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⑷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⑸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⑹阙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12.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13.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六经辨证是辨证论治的纲领,八纲辨证是对疾病的病位、性质总的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太阳、阳明、少阳即三阳,三阳病属热证、实证;(柴葛解肌汤)。太阴、少阴、厥阴即三阴,三阴病属寒证、虚证。如《伤寒论》所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为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为阴也; 14.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起着性质的传变 15.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有三:一是正气的强弱;二是感邪的轻重;三是治疗的当否 16.循经传——按照六经的次序相传(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17.越经传——不按六经的次序而是隔经相传 18.直中——病邪不经三阳经而直接侵入三阴经 19.里证出表——是指病邪从三阴经的病变转为三阳经的病变 20.合病——凡两经或三经的症证同时出现 21.并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称并病 22.两感——互有表里的两经同时受邪,如少阴与太阳 23.坏病——误治以后病情恶化,即“坏病者,即变证也。” 24.太阳主升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 25.六经病症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正:扶阳气存阴液 26.五个一分——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白苔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存的一分血,便保一分命 27.四个久——久病入络,久病入血,久病入肾,久病乃虚 28.七症一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脉弦 29.试述六经病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阳气存阴液。三阳病以祛邪为主:太阳病汗法;阳明病,清法、下法;少阳病,和法。三阴病以扶正为主:太阴病,温法;少阴病,寒化扶阳抑阴,热化育阴清热;厥阴病,寒温并用 30.表里同病的治则——一是先表后里,为常法;二是先里后表,是变法,是指里证为急,应先治里后治表;三是表里同病,治表里不去,治里表不解,应表里兼顾,敦轻敦重而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 1.阳病——属表证。其病理:风寒入侵,卫阳被遏,营阴凝滞,为伤寒表实证(感受寒邪);若荣卫不和,若卫强营弱,为中风表虚证(感受风邪)。其证型有:太阳表证、太阳里证两大类(太阳经证、太阳腑证)。表证(经证)为伤寒、中风、温病;里证(腑证)为蓄水证和蓄血证 2.太阳病本证分类——一是太阳中风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二是太阳伤寒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三是表郁轻证,辛温小发其汗,桂麻各半汤(桂麻各半汤,风疹此方良) 3.表郁轻证——表证日久,不得汗解,以发热恶寒呈阵发性为表现特点的风寒表证 4.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