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长征的“关键先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闻天:长征的“关键先生”   对于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之后的职务称谓,徐国梁曾采访过张的夫人刘英,刘英说,张闻天一直以来对这件事毫不在意,他说:“无论是什么职位,只要尽力为党工作,尽到责任就行。”高风亮节,令人感动。   1935年1月,中国西南小城遵义。一栋两层砖木结构、通体用灰砖砌成、呈曲尺形的建筑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   一个戴着眼镜、充满儒雅气质的人站起来发言,会场里立即变得不平静,随后开始了两派意见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新的共识达成,新的领导产生。      后来,这次会议众所周知,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长征中的关键转折点,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那个引出争论的发言者,就是张闻天。他是促成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并使其落实的第一主角,是当之无愧的“关键中的关键”。   两个“三人团”的斗争   1900年,张闻天出生于今上海浦东南汇的一个殷实的农户家庭。他的名字取自《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而他也正如这充满书香的名号一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被誉为“红色教授”的学者型人物。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闻天投身于学生运动,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1920年至1923年,他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1925年6月,张闻天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   1931年2月回到上海后不久,他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33年初,张闻天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他在“少共”等组织的工作里,与毛泽东逐渐熟悉起来。加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他们形成了一个“三人团”。这样的团队,用后来张闻天自己的话来评论:“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这三个人之所以聚到了一起,是因为他们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中央的军事政治策略有共识。”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宣教处原处长徐国梁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这个“三人团”在一起议论得最多的话题是当时党和军队里另一个“三人团”的决策,后者即博古、李德、周恩来,是当时最高权力机构的成员。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张、毛、王这三人团常常在一起对博古、李德的单纯防御和逃跑主义策略提出尖锐的批评。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张闻天这“三人团”自然也走在一起。红军在湘江之战遭受沉重打击后,人数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这样的危局下,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在中央政治局内部公开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提出:在敌人已经完全摸清我方意图的情况下,仍然机械地坚持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红军到达湖南与贵州交界的通道县时,毛泽东找到张闻天谈话。当时随军长征的罗明去找毛泽东,站在门口等候时,不经意听到了二人的谈话内容。据他回忆,毛泽东明确向张闻天提出:不能再照原计划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应该改变方向,向当时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进军。显然,二人的这次谈话是通道会议的一个重要背景。   而在通道会议上,毛的提议得到张闻天的带头支持,而有了后者的支持,才避免了重演长征前他对第五次反“围剿”提出过不少正确意见,却都没有被采纳的情况。周恩来、朱德等人也赞同这个意见。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在几天后的黎平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正式决定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虽然有了黎平会议的决定,但博古、李德仍然不甘心认错,仍在时时找着机会,想让红军转向湘西。很显然,因为博、李二人仍然占据着军事指挥权,错误的领导很可能卷土重来,党和红军将遭灭顶之灾。在三人团里,王稼祥坦率地表示:这样下去不行,应该把博古、李德轰下台。      遵义会议的“第一主角”   1934年12月20日,军委纵队到达黄平。张闻天、王稼祥当时都躺在担架上。行军途中,两人看到前方有一片茂密的橘林,就让人把自己抬进去休息。等旁边的人都走开后,两人头靠头,躺在各自的担架上。王稼祥问张闻天:“红军最后的目标,中央定在什么地方?”张闻天说:“没有确定的目标。这仗这样打起来不行,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   当天晚上,王稼祥就将张闻天的想法告诉了彭德怀,又告诉了毛泽东等人,话一传开,红军的高级将领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这样的说法由张闻天提出来,分量很重。在长征之前,他的职务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是当时公认的在地位上仅次于博古、李德三人团的人物。有了张闻天的这番话,很多人都赞成要开个会,让毛泽东出来指挥。   当时的红军将领耿飚曾对张闻天此举如此评价:“如果没有张闻天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来,遵义会议就不可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