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产的情怀碰到资本.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中产的情怀碰到资本   中产阶层需要在心理上去突破,去超越,需要一种价值和审美的因素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现实,并投射在政治、社会、人生、文艺、商业等领域上。可以说,情怀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治疗。   除了王石,罗永浩大概是中国最有名的“情怀党”了。他用典型文青+精明商人的思维和话语,不断地吆喝着情怀卖手机。   在“宝万之争”掀起舆论巨浪,王石可能难逃“出局”命运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一边围观,一边坐在广州一家咖啡馆里聊天。   我们聊到了很多人想逃离一线城市的话题。   大家逃到哪儿去呢?或许是大理,或许是藏区,或许是凤凰,或许是婺源,或许是哪儿的农村,或许是哪个小县城,又或许是哪儿的山里,比如―终南山。很多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只是想着,离开一线城市,换一种生活。   要逃离的心理背景是,城市生活的一切,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还有人际关系,有毒食品,喧嚣污染,焦虑迷茫,像一架永动机一样,慢慢地抽干大家的生命能量。日子不断地重复,但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老了一岁,身体却变得越来越糟糕。生活在一线城市这个拥挤的社会空间,就像是一种望不到尽头的压抑,让人难以顺畅地呼吸。 但真的能逃离吗?   好像是不能―至少暂时做不到。   离开一线城市,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给剥离出去了,也一并放弃了未来生活的更好预期,以后怎么办?自己在心理上真能舍弃一线城市生活站在时尚和社会发展前端的那种位置感受吗?我们真能在心理上,把自己和这个社会结构撕扯开来吗?   想走,又做不到,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到。   于是,就必须有一种东西,让我们不至于被城市生活的压抑、焦虑、疲惫、没有生命活力所淹没。它的功能是,让大家不至于感觉到被钉死在了工作和生活模式上,而是可以从中超越出来,触摸自己的心跳。   这种东西叫做“情怀”。它是我们心理上的一个出口。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一种意义,一种理想,一个梦,是“诗和远方”,是“那么大”,所以要去“看看”的“世界”。 哪些人用“诗和远方”来治疗自己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波“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历时多年,经久不衰。 是什么在支撑这样的话题?   能够点燃一个话题的,必然是利益或(和)心理。“逃离北上广”除了房价等利益因素之外,主要是背后弥漫着一股觉得压抑而很难顺畅呼吸的社会情绪。这股情绪,其心理能量平时蓄积在每个人心中,溶化到北上广深的每一个毛孔里,在思维上、行动上,支撑着城市社会的活力正常运转和它的活力。但是,当压抑到一定程度,碰巧又有人来点燃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心理能量,通过“情怀”这根管道就会汇聚起来而引爆。   网络上把那些有“情怀”的人戏称为“情怀党”,就像原来把上班的人称为“上班族”一样。我就在这个意义上沿用此网络称呼。   所谓的“情怀党”都是些什么人呢?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发现参与“逃离北上广”话题的,大多数都是白领、小资、文青阶层。他们正是中产阶层的中层和下层。社会上层对这个话题是没什么兴趣的,民工等社会下层同样也与之绝缘。   去大理定居,去西藏穷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同样也是中产阶层,而且居然集中在中产中层和下层。   而平时被王石的情怀、罗永浩的情怀所“蛊惑”的,也是这帮人。   这就需要解释一下了:为什么中国的中产阶层那么容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对文艺,对生活,对商业,拥有一种情怀?   先从社会下层讲起。他们平时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焦虑的只是现实的生存问题,实在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做梦。而且,他们已经嵌在了社会阶层结构的下层位置上,不可能再“下坠”了,要上升也极为艰难,因此在心理上更容易“认命”,不会去在价值上、审美上去逃避什么、幻想什么、超越什么。对于一个已经认命的人来说,情怀对他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很有害的,它“不能当饭吃”,而且有可能还会摧毁他手上现在还拥有的一点东西。   在没有突破生存底线的情况下,社会下层其实是一群认同现存秩序的人。他们心理上的避难所不是情怀。   社会上层的思考必须理性,因此必须现实主义。   一对比就会发现,中产阶层既想顺着社会阶层的阶梯往上攀爬,但又害怕下坠,事实上,下坠的可能似乎还大过上升的可能。这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心理上,就把自己嵌在既定的社会位置里,这会很压抑,也会很焦虑。他们需要在心理上去突破、去超越,需要一种价值和审美的因素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现实,并投射在政治、社会、人生、文艺、商业等领域上。可以说,情怀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治疗,有了情怀,他们好像没有被锁定在某个现实秩序里、某种工作和生活模式中。 情怀的变迁   既然不能合理化当下,那就必须有远方。   我想把视野放大,梳理一下“情怀党”30年来的演变过程,以便清晰地显示出它的命运轨迹。   20世纪80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