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题】中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目的要求】主要让学生掌握中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白族,纳西族等的民俗文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师示范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的学习能力。老师可根据前节所学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题目,也可让学生之间或向老师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积极性。
新授
四、白族
(一)概况
白族大多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贵州省毕节地区等地。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数人通晓汉语言文字。
白族人民大多信仰佛教,有少数人信仰道教。奉祀“本主”(保护神)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个明显特点。
白族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大理古城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大理崇圣三塔、剑川石钟山石窟等佛教圣地及文化古迹,都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民俗
1 居住:白族民居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讲究以庭院组合建筑群,布局多为“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或“四和五天井”等形式。
2 饮食:白族的主食有稻米和小麦。喜食酸辣味。白族人善于腌制火腿、腊肉、弓鱼等风味菜肴。“砂锅弓鱼”是白族最负盛名的宴席菜肴。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大理地区的白族喜欢吃“生皮”、“剁生”、白族善于腌制火腿,制作香肠和猪肝榨。白族妇女会做雕梅和蜜饯。白族爱喝烤茶,有比较著名的“三道茶”,“三道茶”的特点: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人生的隐喻。
3 服饰:白族崇尚白色。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领褂。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丝绒短褂或红色坎肩,下着蓝布宽裤,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已婚者绾髻,未婚者垂辫或盘辫于顶,脚穿绣花鞋,一般都佩戴银饰。外出时,男女多戴“大理草帽”。
4 节日:白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三月街等。还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三月街,又称“观音市”、“观音街”,是白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和传统盛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中和峰下举行。
5 禁忌:夏历七月十五日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火把节的晚上,岳父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6 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
7 丧葬:行土葬。
8 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五、傣族
(一)概况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文字。
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佛教对傣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十分明显,未成年男子都要入寺为僧,过一段僧侣生活,方能还俗回家。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和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二)民俗
1 居住:傣族的竹楼是干栏式建筑,建于平坝近水之地。住宅以西双版纳最具特色。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自成院落。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物品。
2 饮食: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味及烘烤食品,嗜酒,喜嚼槟榔。傣族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清香可口。
3 服饰:傣族男子一般用青布或白布包头,上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穿长筒裤,文身习俗非常普遍。傣族妇女大多束发于头顶,上穿浅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穿花筒裙。
4 婚俗:傣族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串寨子、丢包是选择对象和
表达爱情的方式。但是缔结婚姻还要托媒说亲。傣族还时尚招赘婚。
5 丧葬:行土葬、火葬和水葬,以土葬为主。
6 节日: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又称佛诞节、浴佛节或堆沙节。一般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节期3~5天。泼水节是在傣历六月(公历4月)举行,传说很早以前,有七位善良民女杀死了霸占她们的魔王,但遭魔火烧身,众人见此情景,皆泼水灭火相救,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为民除害的七姐妹,每逢新年,便用水相泼,洗尘去污,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消灾祛祸,身体健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