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旅游审美文化 课堂思考题 中西审美存在哪些差异? 一、人与外界的关系 认知与改造:真 伦理关系:善 审美关系:美 二、中西审美文化背景 地理因素:海洋与大陆 经济因素:工业与农业文明 宗教因素:精神与世俗 历史因素:城市化与乡村 三、中西审美差异 1、自然美 自然与人文的分离 西方人欣赏纯自然的森林公园、动物公园;或纯人工的公园、娱乐场、古城。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伦理 君子比德 儒家审美观 子贡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 所及者生,似仁; 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 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 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 绵弱而微达,似察; 受恶不让,似包; 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 至量必平,似正; 盈不求概,似度; 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子贡曰:“夫仁者何以乐山也?” 子曰:“夫山-----,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气,通风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所以乐山也。” 自然/人格化 空气、阳光、花草等纯自然 四君子:松、梅、竹、兰。 荷花: 盆景 2、海滨美与山水美 西方人欣赏大海汹涌的波涛和广阔的气势,从中体会到壮丽的美和崇高的美。 古希腊:“希腊是滨海之区,港湾极多,地形曲折,大海到处侵入陆地;尤其土地贫瘠,沿海全是岩石,养不活居民。”“每个希腊人身上都有水手的素质。”丹纳在《艺术哲学》 地理大发现: 中国:黄土文明。 中国:喜欢山水宁静的美。 3、壮美与柔美 辽阔、汹涌、澎湃等势态和形状为主。 粗犷、原始、崎岖、怪异的海湾、海岛为西方“天堂”。 美国尼加拉瀑布,167英尺高,1400英尺阔,水流倾泻而下,声势非常壮大。美国人称其为“度蜜月者的天堂”。 柔顺、润滑、洁净等形态为主。 江南水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庐山瀑布为东方天堂。 4、险峻与虚幻 西方崇尚人烟稀少、险峻的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崂山仙境、峨嵋佛光 黄山“仙人指路” 大小洞天、七仙岭、五指山、毛公山 5、人与自然的交接/人与自然的融合 法国艺术家居友: “我自高处观海,看到苍茫的广袤的及近海之滨画为一线,白浪飞沫进退、错综、展舒、生灭种种的姿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景观:人文与自然分离/融合 以纯自然景观为主。 人文性体现在两方面: 戏剧、小说描绘的环境。例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丹麦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传说依附。 特色的点化。华山险、泰山雄 诗文的描绘。“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神话与传说的渲染。 与宗教的结合。 《鬼影憧憧中品茗》 “您听过在那座灯塔里发生的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吗?”他压低了嗓声对我说。 “这可不是传说,”那老头郑重其事地说。“我父亲认识那起惨案的两个当事人。一切都发生在50年前的今天。让我说给您听听吧。” 进取与祥和 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万死不辞的进取和悲剧性的毁灭。 西方的上帝——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鲜血淋漓,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中国不是向外追求冲突与对抗,而是向内寻求灵魂的安宁与平静。 中国的菩萨却雍容尊贵,气宇轩昂,红光满面,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动态与静态 动态的 太阳 西方习惯那种令人目眩的画面的瞬间切换和声嘶力竭的呐喊。 静态的 月亮 我们更欣赏一种静态的、渐进的、唯美的画面和音乐表达。 恐怖与宁静 西方的小说、艺术大师戈雅的绘画;蒙克的经典之作《呐喊》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卡夫卡的《城堡》;好莱坞电影对恐怖题材乐此不疲; 平面设计、广告等都非常注重表现人赤裸裸的质感和感官刺激,甚至恐怖、恶心。 中国人似乎缺少对恐怖等体验的审美习惯,也许是因为中国文化一向不强调个人体验,而强调的是对纲常伦理、家庭、国家体制的认同,忽视了个人的感情空间。 7、建筑审美 建筑是侧重艺术和宗教 侧重伦理和人文 等级制度 8、园林 人文 自然 9、城市与乡村 城市乡村化 建筑园林化 乡村城市化 园林建筑化 10、人体审美:露与遮 西方人儿童遮掩,随着年龄增大越坦露。 西方男人穿着正统,女人暴露的多。 中国儿童坦露,随着年龄增大,越遮掩。 中国男人穿着可以随便,女人正统。 11、人体接触:远与近 离散式:远 西方二人交谈时,将中间作为私人领地,不准别人随便进入或超越。排队、一米黄线,保持体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