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百损丸治疗慢性损伤内证体会
关键词:百损丸;痿软麻木;心悸;癃闭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5.039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5-0112-03
百损丸载于《蒲辅周医疗经验》,由补骨脂、骨碎补、杜仲、川牛膝、续断、肉苁蓉、当归、鸡血藤、三七、琥珀、血竭、沉香和黑豆组成,“功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1]112。笔者用本方治疗慢性损伤内证屡获良效。兹不揣冒昧,谨选临床治验四则介绍如下。
1 痿软麻木
案例1:患者,男,57岁,2008年3月10日初诊。15个月前,患者因不慎摔倒致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伴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挫伤,经治骨折渐愈,神经功能亦有部分恢复,但右前臂及手部麻木无力,并见该部肌肉逐渐萎缩。刻下:右前臂及手部麻木无力,患肢发凉,遇冷则痛,患侧较健侧同样部位变细约1 cm,虎口和鱼际肌轻度萎缩,手指屈伸不利,指甲菲薄脆裂,不能完成书写、剪指甲等动作,面淡不荣,失眠多梦,头晕乏力,腰膝酸软,遇冷则痛,纳差便溏,尿后余沥,舌淡,苔薄,脉细涩。X线片示:骨折断端有骨痂生长,骨折线稍模糊,断端无硬化现象。肌电图示: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前列腺B超示: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伤后)痿软麻木,骨折延缓愈合。辨证属肝肾脾虚,气血不足,经脉瘀滞。治以补肝肾、益气血、调脾胃、通经脉。方用百损丸加味:补骨脂300 g,骨碎补240 g,杜仲120 g,川牛膝120 g,续断120 g,肉苁蓉120 g,当归120 g,三七60 g,琥珀40 g,血竭40 g,沉香60 g,黑豆120 g,鹿茸60 g,海马60 g,红参240 g,玉竹300 g。诸药研细末,用鸡血藤500 g煎取浓汁1000 mL,兑炼蜜200 g,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 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吞服。2个月后,患者诸症始见好转,守方续服半年后,痿软麻木始见改善。X线片示:骨折断端有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仍照前方守法制丸,每次10 g,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吞服,并嘱加强功能锻炼,经治年余日渐康复。
按:《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表明本病多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本案患者年事偏高,机能渐衰,损伤日久,脏腑为之虚损,气血为之亏耗,经脉为之瘀滞,故见痿软麻木和骨折延缓愈合。方用百损丸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加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海马补肾壮阳、调气活血;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且“通血脉,破坚积”(《名医别录》);玉竹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主……跌筋结肉,诸不足”(《神农本草经》)。诸药合用,刚柔相济,阴中求阳,资生化源,故久服能愈病矣。
2 心悸
案例2:患者,男,56岁,2006年6月2日初诊。患者乏力、自汗、心悸、胸闷、间断发作已近2年,经治疗好转。2005年2月不慎跌倒致左第7肋骨骨折,经治骨折获愈,但其间心悸、胸闷发作趋密,渐加重,屡经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温养心阳等治疗乏效。刻下:心悸不安、心跳如击鼓,胸闷气短,心痛偶作,胸胁隐痛,失眠自汗,夜里常因梦入深山雪地或坠入冰冷河水而惊醒导致心悸发作,常伴小腿抽筋,平日常有恐慌不安之感,骨折处隐隐作痛,遇天气变化则疼痛加重,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唇甲微青,腰膝冷痛,酸软无力,下肢轻度水肿,舌淡略显紫黯、舌边有齿痕,脉迟细涩。心电图示:心动过缓,S-T段缺血改变。心率56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医诊断:(损伤)心悸。辨证属肝肾虚损,心阳虚弱,脉络瘀阻。治以滋补肝肾、温阳益气、定悸通络。方以百损丸加减:补骨脂150 g,骨碎补120 g,杜仲60 g,川牛膝60 g,续断60 g,肉苁蓉60 g,当归60 g,鸡血藤180 g,三七30 g,琥珀20 g,血竭20 g,沉香60 g,黑豆60 g,红参120 g,制附片60 g,龙骨60 g,牡蛎60 g,桂枝30 g,大枣120 g,炙甘草60 g。诸药研细末,制水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 g,早晚饭后用桂枝6 g、炙甘草6 g、龙骨(先煎)10 g、牡蛎(先煎)10 g、大枣6 g水煎取浓汁送服药丸。2个月后,患者心悸、乏力、自汗、失眠均有好转,胸闷、心痛和夜里梦入深山雪地或坠冰冷河水近日未犯,守方继进1个月后,患者心悸、乏力、自汗、失眠明显好转,遂停用煎剂,丸剂每日3次,每次10 g,饭后温开水吞服,半年后诸症好转。宗上方减制附片为20 g,研细末,制水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