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课件讲述.ppt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课件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⑥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⑦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整体把握 1.这篇科学小品文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主要介绍了我国山水画中山石画法主要的一种“皴法”所包含的地质学知识。 2.本文的说明思路和层次是怎样的? 答案 全文共七段,①②两段由我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引出我国山水画中山石画法主要的一种“皴法”的由来和种类。③④⑤⑥段分别介绍了历代画家所创造的不同的皴法,各种不同的皴法画的山石对应自然界中不同的岩石,画家是如何对不同的山石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的,以及我国画家不断丰富创新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第⑦段提出了了解一点地质学知识有利于山水画创作的观点,建议今天的山水画家学点地质学知识。 ?问题研读 1.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文中相关论述,如“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等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 这是对前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一步解释,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成分。(1)这些皴法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不同画法表现了不同的山石结构、地质构造。(2)为了更好地表现自然山石,画家不断地丰富、创新,表现新的山水。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所给句子是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从否定角度指出“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二、三分句则进一步阐述其艺术特点。该题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第二个答题点在文中未充分体现。就行文思路看,第②段主要表述的是“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在文段中并没有稍作阐述,再加上考生对“中得心源”又不懂得是什 么意思,因此被忽略掉;如果考生有点文艺理论知识(美学知识),懂得原句中的“再现”和“艺术加工”的意思,那么稍作转换,就可得出正确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该题考点并不属于实用类文本考点。 2.简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联系全文分析段落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 答案 (1)在内容上,介绍从唐代到清代皴法的发展创新,为下文写皴法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做了铺垫。 (2)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上文《芥子园画传》皴法种类的进一步解说,同时又为下文中地质学中的不同区域的地层进行铺垫,顺理成章地引出地质规律的话题。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真题真练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现代文阅读 [考点要求] 阅读评价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具体考点要求同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要求”。 一、(20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搜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