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的创新与进步? ?作者李文采? ?? ?八十年代的“书法热”是在创新的呼声中推进的,而创新又是在“书如其人”和“书法表现时代精神”这两张翅膀的扇动下起飞的。据说书法不仅能够,而且必须“书如其人”和“表现时代精神”──不管人和时代本身是否存在书法精神,都必须一律地“如”和“表现”,否则,就埋没了当今的时代精神,人也就成了最没有出息的“书奴”,“创新”也就落空。然而,事实证明,要做前贤的“书奴”,要摆脱当今书风而与晋唐书风一致是十分吃力的,如果不得法,即使穷数十年之功也不能与之合辙。既然传统使人吃力不讨好,书人就寄希望于“创新”。“创新”正如一帖“立地成佛”的速效药,保证大家“立地”可成书法家,于是书法就不可能不“热”了。因为得不到传统所以要“创新”,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是当今一般书论家所能接受。他们认为书法传统本应随时而变、因人而变,于是说:“难道书法就只能这样死气沉沉局限于二王法度、盛唐规范?”(《书法报》总第179期)其实早已丧失的“二王法度”和“盛唐规范”的书法传统,似乎正如病菌般地使当今大多数书人病入膏肓、“死气沉沉”。传统既然是病魔,于是大家讨论着对付它的办法:“书法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应该是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使其开放和流动化。”(1987年12月12日《书法报》)可见“创新”对传统的手段不是“抛弃”就是“打破”。传统被“打破”或“抛弃”之后,“创新”以“书如其人”的原理刻画了自己的形象:“只要认为书法艺术以表现作者精神世界为最高宗旨,那从逻辑上就必然会推导出这样一些结论:只能以是否表现作者的‘其人’,以及表现到何种程度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件书作,一位书家的成就高低。而没有可以有什么千古不变的客观标准;书法艺术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不应有什么不可冲破的模式……”(《书法家通讯》总第40期)“千古不变的客观标准”和“模式”被完全否定后,塌鼻的、歪嘴的,也都有理由成为百花公主了!甚至五官错位的、鼻子横着生的非人者也都兴冲冲地去参加人类的选美盛举了。我不赞同一般所说的书法能反映作者书法以外真实人品的“书如其人”,但却看到了这样的“书如其人”:作品的书法以及书法理论的有无和水平的高低,正“如其人”书法实践的有无和程度的深浅。对于未涉足书法或浅尝辄止的人来说,书法是否有创新,是不可能去辨别的。零的书法实践必然是零的书法作品、零的书法眼光和零的书法议论。我好几次遇到这样的事:有人看了我手中的法帖后称赞道:“你看,王羲之的字写得多好!”其实我手中拿的是颜真卿法帖。书法创新产生了书法新面貌,所谓面貌的新或旧就是与他人的面貌不同或相同,然而,不同或相同的感觉必然因人而异。即使英语、法语、德语很不同,但是不懂外语的人却无法辨别──感觉很相同;即使米芾所临的“二王”墨迹与“二王”的面貌很相同,但鉴赏家却很容易辨认──感觉很不同;即使各人的面貌已经很不同,但仍然有人以为只有在自己脸上划几刀才能与他人的面貌不同;即使实际上历来没有任何人能写出与具有真正高度的古人法书的相同面貌,但仍然有人需要说些“学古不泥古”之类的话,似乎他如果一不留神就会写出与《兰亭序》或《祭侄稿》相同的面貌。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真能写出与历史上第一流法帖完全相同的面貌,其实也并非坏事,因为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正如杨贵妃的容貌是永不过时的。以杨贵妃的容貌要嫁人,不管在以往,或在将来,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在,自有其热烈的追求者,绝不怕嫁不到丈夫;如果真有人能写出与王羲之完全重合的书法面貌,此人就应该被尊为再世的王羲之而轰动世界,全国以及世界各大博物馆必将翘首企求着这个再世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人们以为“笔墨当随时代”,“不激不厉”的王羲之书风已经过时了,因为时代的节奏已加快,所以只有快节奏的书风才是我们时代的书法风格。但我想,颠张狂素的书法节奏难道不是比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书法节奏更快吗?莫非张旭、怀素的书风正是表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书法时代风格?快节奏的雷霆、闪电、浙江潮固然必不可少,“不激不厉”的垂柳、花草、西子湖也同样必不可少。世上万物皆有阴阳,有阳无阴不能成为世界。书法既然能“状万物”,“不激不厉”的阴柔之美岂能不“状”?书法作品能体现其人在书法方面的精神,也能体现每一时代在书法方面的精神,这是没有疑问的。然而,当今书人和时代,其书法精神又如何?当今的“书法热”才十年;十年“书法热”的前身是数十年的“书法冷”;数十年“书法冷”的前身是千百年的“书法热”。书法的“热”与“冷”,其主要标志是参与书法实践的人数多或少,因此,就绝大多数书人来说,刚从“书法冷”中过来,由于未涉足书法或浅尝辄止,还不可能对书法传统有真正的了解──对书法传统不了解,这一书法时代精神,“书”是不可能不“如”、不“表现”的。我们的人和时代在经历了长期的、包括书法在内的各方面禁锢之后正在改革和开放,这又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