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葬不起的三汤清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后葬不起的三汤清官 康熙朝有位清官辞世时家中仅遗八两银子,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靠他人资助的二十两才能成殡。清廉至此,让人唏嘘。百姓称这位清官谓三汤,意豆腐汤、黄连汤、人参汤。豆腐汤清,黄连汤苦,人参汤既清又苦。这是对这位清官个人生活清苦、为官清廉如水的高度概括。 汤斌(1627-1687年),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清正,生活清苦,每餐有一味豆腐足矣,因此人们称之为豆腐汤。后来又加上黄连、人参有了三汤官的雅号。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位清官之一,著名的廉吏,清官的典范。 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顺治帝裁定汤斌等十八名品行清端,才猷瞻裕者官升一级,汤斌则补授陕西潼关道副使。赴任时,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主仆二人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两套旧被褥,一个书箱,像个赶考的穷书生。进关时汤斌言明身份,潼关守卫见他主仆二人落魄模样,摇头说: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就是这个煮不出官味来的四品道员,在其求通民情,愿闻己过善政招引下,流民纷纷来归,昔日的荒田成为粮仓,潼关各州县的土豪恶霸纷纷收敛自己为非作歹的行径,百姓始能安居乐业,仅三年时间,潼关成天下第一堡垒户,汤青天不胫而走。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升汤斌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出任江宁巡抚,丰腴的江宁赋税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百姓苦不堪言。他担任江宁巡抚的前一年,淮安、扬州二府遭受水灾,当时余国柱为江宁巡抚,他上疏说: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明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汤斌接任后派人重新查勘,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有水退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他上疏奏请废掉前任余国柱的意见,又请求免征苏州、松江等七府、州康熙十三年至十七年没完成征收的银米。 水灾导致成千上万的灾民涌进苏州城,造成城内秩序混乱。这时康熙南巡将要到苏州。两江总督见灾民沿街搭设房屋,影响交通,便下令拆除民居以拓宽御道,汤斌当即予以劝阻。康熙车驾进入苏州城,发现街道狭窄,人群拥挤,叫来汤斌问话,汤斌奏说:天子是最体贴民间疾苦的,所以才要南巡。如果仅为了一时通行而扩充街道,令民众没有住处,这可不是皇上的本意啊。我领会皇上爱民之心、体民之情,所以没拆民居。这一番话让康熙帝听了甚是喜洋洋。 汤斌出任江宁巡抚的第二年,扬州大旱,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汤斌下令各县打开官仓赈灾,仍不能解危。他从国库拨出存银五万两,到外地采购大米。一些官员劝阻汤斌:要动用国库应该给皇上上书,如果私自动用,皇上怪罪下来,你承担不了。汤斌说:如果现在上奏章,等皇上批准下来,灾民早就饿死了。现在先用着,皇上要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承担,就是免去我的职务,但能救整个扬州的灾民也值了。但这五万两银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汤斌让买米的官员沿途散布消息,说扬州一带的米价暴涨。各地的粮商见有利可图,纷纷把大米运到扬州,米多之际价格降了下来,饥荒很快得到了缓解。 汤斌这位封疆大吏自己的生活却是异常简朴,每天都是青菜米饭当家,从不奢求鱼肉,填饱了肚子就成。一次他的儿子让仆人买了一只鸡,他发现后,怒责了儿子一顿。他从不受礼,有个想巴结他的人在他过生日时送了一幅寿屏,请当地名士在上面写了祝辞。汤斌让人把祝辞抄下,将寿屏退回。 《清稗类钞》记载一则轶闻:江宁巡抚汤斌以清介自励,下属有贪酷者,皆善为劝勉,不改,始惩之。汤斌在陕西、江西、江苏、北京四地先后做官十二年。江苏巡抚任上,是汤斌一生从政生涯的顶峰。他担任江苏巡抚两年后升任礼部尚书,离任之日,苏州百姓哭泣挽留未成,停市三天,十余万民众焚香为其送行。江苏民众将汤斌比作西周名臣周公、召公在世,集资在苏州为汤斌建了一座生祠,户户悬挂汤斌肖像,以示永世不忘其恩德。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前任巡抚余国柱任职期间勾结大学士明珠搜刮民脂民膏,汤斌到任后触犯了明珠的利益,因而遭到明珠及其党羽的陷害,余国柱尤其嫉妒,伺机倾轧。当时,明珠掌权滥施淫威,余国柱等朝中文武多趋炎附势,唯独汤斌不肯屈从。考核官员时,外官纷纷向明珠送礼,却没有汤斌的属员。当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让人告诉汤斌,说这都是明珠的功劳,江南人对他应有所报答,以此索取贿赂,汤斌不予理睬,正言拒之道:民有财不以输正供,而以媚权贵乎?汤斌清正不阿,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臣,也招来朝中许多权佞小人的嫉恨,欲除之而后快。 康熙二十五年,皇上为太子选择老师,朝臣中有人推荐汤斌,权相明珠欲借太子之手除去汤斌,因而上奏建议由汤斌出任太子师。皇帝下诏说:自古帝王教育太子,一定要挑选谨严、恭敬的大臣,统领僚属,以专门辅佐协助太子。汤斌在任翰林院讲官时,一向是行为谨慎,这是我深知的。选任巡抚以后,廉洁对己以率领属下,并实心办事,的确应该提拔,用来感化在位者。于是授汤斌为礼部尚书,他举荐候补道耿介,康熙诏令耿介为少詹事,召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