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胸部物理疗法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胸部物理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方面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极明显改善了通气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P0.01);在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及缩短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也有显著临床意义(P0.05)。结论 胸部物理疗法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咳、痰、喘患者的症状体征,缩短了住院时间。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物理疗法;症状;体征;改善;住院时间;缩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7-01
胸部物理疗法(chest physiotherapy,CPT)是指通过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翻身及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及呼吸功能锻炼及机械排痰等物理的方法来预防或改善气道内分泌物的淤滞,从而防止或逆转其所导致的病理过程的治疗方法[1]。由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患者气道内产生了大量黏液分泌物,大多存在排痰困难,严重痰堵常危及患者生命。我科于2012――2013年对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咯痰困难患者加强落实CPT辅助治疗,从而有效的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患者的咳、痰、喘、呼吸困难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在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到2013年2月住院慢阻肺患者104例,其中男75例,女29例,年龄60-9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行CPT)和对照组(未加强CPT)进行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及喘息,其中12例患者有咳嗽次数增多,痰量增加,甚至出现脓性痰,15例患者有咯痰不利,呼吸困难明显等症状,8例听诊有广泛哮鸣音,肺部有大量湿?音。
1.3 实施方法
1.3.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于深吸气末屏气3-5 秒,继而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将痰咯出。坐位时可在两腿上置一枕头,顶住腹部,咳嗽时身体前倾,俯卧屈膝有利于腹肌收缩,增加负压和膈肌上升
1.3.2 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方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I:E=1:2开始,逐渐达到1:3、1:4,努力达到1:6。缩唇程度与呼气流量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用力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卧位时将头部置于枕上,双膝向上屈曲以放松前腹壁,从呼气开始,嘱患者逐渐缩紧上腹部,有意识的用力,尽可能的延长呼气。在呼气末,让患者经鼻腔吸气,同时让腹部膨出,重复呼吸周期数次。另一种方式为坐位呼吸,即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双手自然下垂,放松胸部的骨骼肌,嘱患者缩唇缓慢呼气的同时,上身前倾弯腰,吸气时上身抬起伸腰并腹部膨起,呼气时腹部下降。静息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膝半屈便于放松腹肌。患者将左右手分别置于前胸部和上腹部,采取深而慢的呼吸,经鼻缓慢吸气,经缩唇的口慢慢呼气,吸气时有意尽力使用膈肌,达到上腹部最大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壁下陷推动膈肌上移,也可用手压腹壁帮助呼气,应保持胸廓活动幅度最小或不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天训练3-4次,每次10-15分钟。
1.3.3 体位改变或翻身 是指躯体围绕其轴线转动。有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移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氧合和预防分泌物的潴留,可减少危重患者尤其是昏迷或卧床患者的肺部并发症,也能缩短住院时间。
1.3.4 胸部叩击 胸部叩击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护理人员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微屈,从肺底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胸壁震荡气道,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每侧肺叩击1-3 分钟。或指导患者双侧前臂屈曲,两手掌置于锁骨下,咳嗽时用上前臂同时叩击前胸及患侧胸壁,震动气道分泌物,松动痰液,增加咳嗽排痰效率。
1.3.5 机械吸痰 可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注意事项: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到最低;在吸痰前、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1.4 效果评定 显效:治疗5 天内咳、痰、喘、肺内?音和(或)哮鸣音消失;有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