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史艺文志书目研读札记
10涉外2 黄琴 4号
序跋 自刘子骏校理秘文分类书为六略,曰六艺者经部也,诗赋者集部也,诸子兵书术数方技皆子部也。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汉著记则久之,春秋类古封禅祭祀封禅议对汉封禅祭祀久之,礼类高祖传孝文传久之,儒家类是时固无四部之名,而史家亦为别为一类也。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部先于史,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缺,后王亮谢胐任昉殷钧撰书目皆循四部之名,虽王俭阮校孝绪析而为七祖 别而为五然,隋唐以来,志经籍艺文者大都用李充部叙而已宋时三馆图志号称大齐,汴京既破辇归金源氏南渡后建秘书省搜坊遗缺,优献书之赏馆阁储藏,不减东都盛时。元起朔漠未遑文事,太宗八年始用。耶律楚才言立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世祖至元四年从置京师改名宏文院,九年置秘书省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及大兵南伐命焦友置括宋秘书省禁书图籍,伯颜入临安遣郎中孟祺籍宋秘书省国子监国史院学士院图书由海道舟运至大都,秘书所藏彬彬可观矣。唐以前藏书皆出抄写。五代始有印版。至宋而公私版本流布海内,自国子监秘阁刊校,外则有浙本蜀本闽本江西本,或学官佯校,或书坊私刊。士大夫往往以插架相夸用世祖用许衡言遣使取杭州在官书籍版及江西诸郡立具交署以掌之,诸路儒生著述辄由本路官呈进下,翰林看详可传者,命各行省檄所在儒学及书院以系官钱刊行。鄱阳马氏文献通考,且出于羽流之呈进亦一时佳话也。至正儒臣撰秘书监志仅纪先后送库若干部若干册,而不列书名。明初修史又不列艺文之科,遂使石渠东观所储漫无稽考兹,但取当时文士选述录其都目以补前史之缺,而辽金作者亦附见焉。趣味题闻谅多漏落部分,离厕亦恐不免拾遗纠谬以俟君子。
元史艺文志是一部序言体,既有总序,又有类序。同时也包括了书的作者,但大多以作者的字记录,更标明了作者是哪里人,并标明了书的卷数,让读者一清二楚。这部书是以四分法来分类的,书中明确地表示出来,同时又有不同的类将书进行分类,清楚而明确。四分法是以七分法为基础,奠基于魏郑默,承袭于西晋荀勗,确定于东晋李充,定格于唐魏征,四分法是目录分类的主流。
元史艺文志的四分法把书籍详细地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种书籍,让后人了解了更多的书,知道许多不一定知道的书,了解了前人的许多事。同时这也是一部史志目录。这部书拥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一本书都有它明确的书名,也详细的记录了书的作者,作者的字及其所属地,告诉读者作者是哪里人,有的甚至标明了作者的官职。书包含了个大类,每一类都归纳了很多书。虽说这是一部补充的艺文志,但并不输前人所作。
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早年,以诗赋闻名。乾隆十六年清高宗弘历南巡,因献赋获赐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十二子书。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钱大昕著作:清刻本 16开《十驾斋养新余录》,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居丧归里,引疾不仕。嘉庆初,仁宗亲政,廷臣致书劝出,皆婉言报谢。归田三十年,潜心着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二千人。晚年自称潜研老人。其学以“实事求是”为宗旨,虽主张从训诂以求义理,但不专治一经,亦不墨守汉儒家法。同时主张把史学与经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经方法治史。自《史记》、《汉书》,迄《金史》、《元史》,一一校勘,详为考证。萃其平生之学,历时近五十年,撰成《二十二史考异》,纠举疏漏,校订讹误,驳正舛错,优于同时其他考史着作。其治史范围广于同时诸家。于正史、杂史而外,兼及舆地、金石、典制、天文、历算以及音韵等。对宋、辽、金、元四史,用功甚深,元史尤为专精。他曾打算重修《元史》,未成。着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宋学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诗记事》、《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除史学外,于所涉诸学,多有创获。《三统术衍》、《四史朔闰考》为其研治天文历算学的代表作,深为同时学者推重。“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更是其在音韵学上的卓见。钱大昕有《十驾斋养新录》,后世以之与顾炎武《日知录》并称,赞钱氏为“一代儒宗”。
大昕并非知古而不知今的考据学者,他往往以考史论学的形式,隐寓对清廷弊政的不满。所着《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多所反映。乾嘉时期,首重经学,大昕力倡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