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投资电影产业的市场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中小投资电影产业的市场分析   摘 要:自从中国历史步入了新世纪以后,特别是世纪初的5个年头,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单就电影产量来说逐年增加,票房也在逐年递增,按理说这些都是好兆头,都预示着中国电影鼎盛时期的来临,但在可喜的数据背后又是什么呢?每年近几百部的电影中只有几部大成本电影是赚钱的,绝大多数的中、小成本电影处于维计或赔钱的状态,是什么使得当代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赔了夫人又折兵”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一些因素,比如中国电影缺失的三大环节——编剧、融资、发行;中国电影的技术问题;中国电影的美学困境等等   关键词:编剧;融资;发行;技术;美学   电影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长26.47%。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62.06亿元,比年初预测的50亿元增加12亿元,在2008年增幅30%的强势基础上同比增幅达到42.96%,连续6年实现25%以上的高速增长。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各电影频道广告收入16.89亿元。电影放映终端市场十分活跃,全国城市院线总计达到1687家。(凤凰网)   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当代中国电影市场热潮滚滚,收益也是极为可观的。   再来看一组我自己总结的数据:1987年以前中国电影没一部赔钱电影。1987——2009年产量逐年增加,但可以赚钱的电影少之又少。从97年的不足百部到09年的456部,十几年的时间电影产量足足翻了4.5倍,10年的产量一定会突破500部,加上电视电影会有多于600部。   今天笔者就自己的所知来分析是什么让当代中国电影“陪了夫人又折兵”。   首先:中国电影缺失的三大环节   1.没有职业编剧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中,编剧行业还算盛行的时代(据我所知在北京就有近万人在从事编剧的行业)竟然没有一个职业编剧(当然,刘恒先生是个个案)。   在电影界早就有“一剧之本”这一说,没有好的剧本何谈影像呢!这在电影发明之初电影人就已经认识到的,那么对于现在已经是电影大国的中国,“剧本荒”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大导演在拍经典小说或人物传记,如: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陈凯歌的《梅兰芳》、《赵氏孤儿》,即使是习惯了给百姓讲故事的冯小刚也在借着史实说事,拍出了动情的《唐山大地震》,中国的三大王牌导演都无戏可拍。那么第六代导演又在拍些什么呢?贾樟柯纪录片《海上传奇》在拿已故名人说事;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也是在拿史实说事;张阳的《无人驾驶》除了剪辑很牛X,但绝对是中国版《撞车》,毫无新意。这些电影除了些许的好评外,就剩下赔钱了。   我们来看好莱坞十年前就已成功的案例之一《铁达尼号》,它的剧作是由三十几个专业资深编剧打造出来的,我们且不说它的场面宏大,技术过硬,单就故事来说就它已经很成功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莱坞竟然有3500个职业编剧,这和电影产量相当的中国相比,真是“大巫见小巫”了。   可见,好编剧、好故事对于当代中国电影是多么的重要啊!   2.发行环节薄弱。   我们拿中国三大民营公司华谊兄弟、保利博纳、新画面来分析看。   这三大充当中国电影业领头羊的民营影视公司现在都处于发行的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很成熟的电影体制。即使他们发行的电影总的来说是赚钱的,但他们只发行有市场保障的电影,比如大制作电影、大导演拍的电影、明演员演的电影,有些小成本电影也发,但前提是自己公司制作的。   当然我们也有成功案例,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利用其故事情节制造冲突、制造新闻取得了成功。近几年的《十全九美》、《疯狂的石头》等影片也都是小成本发大财的成功案例,但这些影片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发行策略,是因为影片类型新颖,观众猎奇等原因。像《女巫布莱尔》投资5万英镑1200万美元票房的成功案例我们至今没有。   3.融资环节弱。   资金短缺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后一直困扰着电影制作人的最大问题之一,前面我们说没有剧本电影无从做起,那么没有钱电影更是无的放矢。虽然近几年国家在扶植电影产业,也给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少上税或者不上税,鼓励银行低利息贷款给电影投资人,但融资一直困扰着电影创作。   另外即使有资金,也都是扎堆似的投资,比如商家大都只在大制作影片中加入植入性广告,一些大制作、大导演、名演员的电影,在拍摄之初就已经赚回了成本,如《非诚勿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很少有投资人去资助新锐导演拍摄处女作,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更多的时候要偏重于主旋律、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特定题材的影片,对艺术片、中小制作的商业类型片资助相对很少。   其次:中国电影技术困境   中国电影一直是技术落后的电影,甚至在中国怀柔数字基地没有出现以前,中国所谓的大制作电影是要拿到日本或者韩国做剪辑、做特效的,即使是今天,中国也没有一个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