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蒸菜名品简述(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蒸菜名品简述(一)   蒸 ,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烹饪方法,它将食物原料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由沸水产生的蒸气将原料加热至熟,这是一项伟大的创造,很了不起。   据考古成果分析,中国蒸的烹饪技艺的出现,当不会晚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当时,已经有了陶制的蒸器甑,后来又有了陶甗(甑、鼎套在一起或甑、鬲套在一起组成的器皿),在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流行。当然,起先大约主要是蒸谷物(饭)用的。专门用于蒸菜可能要稍迟一些。商周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蒸器甗,其中,最著名的为“妇好墓”的“三联甗”,是一种大型实用器皿,可见蒸的技艺又有所发展。蒸菜也由少到多,逐渐丰富起来。   先秦时的蒸菜   在先秦,于文献中最早见到的是诗经《大雅·生民》中“释之叟叟,烝之浮浮”的描写蒸饭的场景。其后,蒸菜便出现了。如《孟子·滕文公章句》中记述:一个叫阳货的人,趁孔子不在家,给他家送去了一只蒸豚(蒸乳猪)。而孔子与阳货有矛盾,不想见他,所以故意趁他不在家,去到他家回拜了一下。又《楚辞》《大招》中,出现了“烝凫”,即蒸野鸭。这蒸野鸭正是楚地佳肴,足证湖北蒸菜的源远流长。还值得注意的是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有“蕙肴 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之句。这里的“蒸”是进献之意。但“蕙肴”是用什么烹饪方法制成的呢?我个人认为或是蒸成的。如是,则湖北地区两千多年前就有香草裹着蒸制的肉菜了。又据《韩非子》:“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为了拍君王马屁,易牙竟将自己儿子的头蒸熟了进献上去,这是极残忍的事,极卑劣的行为,是要批判的。   汉魏晋南北朝时的蒸菜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烝,火气上行也。”说明当时对蒸的认识已相当明确。   据记载,蒸豕汉代在齐地仍流行,湖北江陵地区汉墓出土的“遣策”中,亦记有蒸菜等菜品,所用调味品有盐、瓣酱(可能为豆瓣酱)、花椒。可知湖北蒸菜风味之一斑。   这一时期蒸菜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如在《蒸缹法第七十七》中,就收录有蒸熊法、蒸豚法、蒸鸡法、蒸羊法、蒸猪头法、作悬熟法、熊蒸、豚蒸、鹅蒸、裹蒸生鱼、毛蒸生鱼、蒸藕法等,在《素食第八十七》中收录有油豉、薤白蒸等。此外,还有不少菜在加工过程中,也用上了蒸的工序,甚至是最重要的工序。总的来看,这些蒸菜用料广泛,调味手法相当巧妙,调味品用得也多,且是在“甑”(或许有蒸笼)中蒸成,有时还得先用调味浸渍或煮后再蒸,风格应是多样的。举例如下:   蒸熊 这是收在《食经》中的一道菜,气魄极大。得先将一头熊治净,和三升猪肉同煮半熟,然后取出,用豆豉汁浸渍一宿;取糯米,擦干净,浸以浓豉汁,成黄赤色,再煮成饭;取葱白(三寸长)一升,加细切的姜、桔皮各二升、盐三合拌和;然后将熊、糯米饭、调料混和,入甑中蒸至熟而成。   熊蒸 这是收在另一部食书《食次》中的蒸熊法,计有四法,或整头熊蒸,或切成二寸方块蒸,或整熊腹中纳多种调料蒸,或分成四大块蒸,均重调味,重火功,“烂熟”方才合格。   蒸鸡 肥鸡治净,加猪肉、香豆豉、盐、葱白、苏叶、豆豉汁在甑中“蒸至极熟”。   蒸羊 羊肉切条,豉汁和,加葱白蒸至熟。   蒸猪头 生猪头,去骨,出水,切片,洗净,加清酒、盐蒸,要调和适口,蒸熟,再撒以干姜粉、花椒末食之。   毛蒸生鱼 取用白鱼等上等鱼,治净,不用去鳞,一尺以内的,整条地用,鱼腹中纳入盐、豆豉、细切的胡芹、小蒜,与菜一道蒸。   蒸藕 藕擦净,砍去节,用蜂蜜灌入藕孔,随即用油酥面封住下头(防漏蜜),蒸至熟。然后去面,倒去蜜,削去皮,用刀切片或段装盘供上。   油豉 取适量豆豉,加油、酢、姜、桔皮、葱、胡芹、盐混和,上甑蒸。蒸熟,再趁热浇油,然后倒入瓮中收藏。   这几道蒸菜,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遗憾的是,《齐民要术》未讲明这些蒸菜的出处。不过,从所引的《食经》、《食次》两书分析,当有不少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蒸菜。   又,晋代蒸菜中也有令人垢病的品种,即王武子家招待皇帝的蒸豚,其乳猪是用人奶喂养的(一说“以人乳蒸之”),连晋武帝都看不下去,没有吃完就走了。   隋唐五代时的蒸菜   这一时期的蒸菜有所发展。如在唐诗中,就屡屡吟咏到蒸紫芋、蒸葫芦、蒸葵藿、蒸鸡、鹅蒸、蒸豚、蒸猪头、蒸鲂鱼(鲂,鳊鱼)……一些笔记中,也提到过厅羊、于阗全蒸羊、蒸鲳鱼;隋谢讽《食经》中提到暗装笼味(按,疑为蒸菜)、露浆山子羊羔;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提到了分装蒸腊熊、暖寒花酿驴蒸、葱醋鸡(入笼)、蒸彘肩屑等;昝殷的《食医心鉴》中,也收录有蒸驴头方、蒸羊头肉方等。   或许由于唐代菜谱大多亡佚的原因,现在留下的唐代蒸菜的详细制作方法不多。但是,也有少量有制法的蒸菜,显示相当特色。   例如:《岭表录异》:“鲳鱼,形似鳊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